如何打造无边界的中外合作大学 ——来自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的观察

2023-10-27 20:28:5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韩晓萌

  昂首阔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教育,迎面遇上了“万物数智化”时代。在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大学如何打破传统藩篱?如何满足人们多样化教育需求?如何为中国培养引领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在26日召开的“启赋未来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外合作大学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把握时代趋势和科技前沿。”宁波诺丁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全球事务长张毓隆表示,大学不应该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而应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扩展并深化对外合作。

  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耀林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引进和融合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汇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融合与创新,支撑并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外合作大学的使命”。

  其中,国际化人才培育是重中之重。

  “对于现在的中国,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所要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交流处负责人柯常青认为,中国要发展、要在国际上取得领先地位,仅靠引进人才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自主培养,掌握人才就是掌握未来。在这点上,中外合作大学可先行先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世界性、国际化,是中外合作大学最突出的优势。国际师资、小班化教学、互动式学习、外语授课,是中外合作大学的标配。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丁树哲认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基本框架,与世界一流大学对接,是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立足点,“通过学习和借鉴,拓展我们的视野,积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演化升级,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一种全球共识。科技与教育也正逐渐形成全领域、全要素、全链条、全业务的系统性深度融合新格局。如何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

  专家一致认为,技术进步并不能定义教学方法,但能够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促进教学。数字化技术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无疑是培养未来所需人才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化是教育转型的新机遇。”张毓隆指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将在未来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同样认可转型的必要性,“面对数智时代,素养教育日益重要,想象力、创造性、融合能力日益凸显,人机融合将成为常态,教育的目的将从消除‘无知’转变为使人类具备应对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多变性的能力”。

  应对数智时代的挑战,唯有拥抱数智、利用数智、创造数智。

  一些专家介绍了各自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在教学、科研、校园设施等方面,通过创新的数字解决方案和技术来集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全力打造数智化校园,使信息技术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师生服务的有力抓手。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源自教育的力量。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沈伟其表达了对未来教育最真切的展望:“期待中外合作大学立足中国实际,扬中外教育所长,凝心聚力,结出更为丰盛的成果,为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韩晓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常山北明
  • 欧菲光
  • 四川长虹
  • 海能达
  • TCL科技
  • 中国长城
  • 通富微电
  • 强达电路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