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卷”上天,低空经济会重现新能源汽车的奇迹吗

2024-05-24 16:44:4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电动化“卷”上天,低空经济火了。从各地密集发布政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再到近日吨级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浦东机场试飞,低空经济成为今年投资版图上为数不多的热点与共识。

  “调研者众多、公司快成了5A景区”,在采访中,有从业者向记者这样描述行业现状,各地引导基金争相邀请创业公司搬迁总部、研发中心,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

  入局创新者众多,地方政府真金白银支持,对于普通人来说,实现“打飞的”空中出行还要多久?受惠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力外溢,中国低空产业会重现新能源汽车的奇迹吗?面对这两个核心问题,几位受访者则给出了颇为冷静和现实的答案。

  争做“天空之城”,各地政策更理性务实了

  今年初,国务院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各地争做“天空之城”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发政策支持到给资金扶持,多个专项产业基金迅速设立。

  今年3月,江西省共青城《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依托共青城私募基金小镇撬动社会资本,组建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4月,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芜湖成立,出资额10亿元人民币。随后,在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苏州宣布新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6个,总规模超200亿元。

  紧接着5月,重庆举行梁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宣布梁平区组建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用以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在随后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中,低空经济成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重点产业链。北京市也在5月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

  各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设立情况

  “这一轮出现的低空经济热潮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深度参与。”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告诉记者,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这很考验各地的智慧。“以我们机构所在地苏州为例,这里有强大的制造基础、汽车产业链可供低空装备制造企业依托,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利于产品的商业落地。”乐金鑫表示。

  张磊毕业于清华大学特种动力团队,2018年联合创立了北京玮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玮航科技”),致力于电动涵道风扇推进技术及其eVTOL产品研发。在他看来,虽然各地都想吸引低空经济企业前去发展,但目前出台的政策还是很务实、理性的,“仔细去看,政策文件里大都强调产品落地,以及应用场景与本地区优势产业适配性,地方会根据产业化进展给予补贴,而不是听一听宏大愿景就给企业无限制的资金投入。”

  “公司快成了旅游景区”,eVTOL成投资主线

  “现在低空经济很火热,公司快成了旅游景区,每天都有各界嘉宾到访。”谈及当前的行业现状,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重力”)首席战略官陈炎博士向每经记者介绍,这其中既有各地政府职能部门,也有潜在的合作伙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有各类投资机构。零重力创立于2021年,主要做eVTOL飞行器研发制造,“多地政府希望我们去建立产线,甚至邀请公司搬迁总部及研发中心,开出的条件都非常优厚,这足见各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低空装备制造处于低空经济产业链的链主地位,eVTOL是低空装备制造的重要创新所在,也是当前市场上VC/PE追逐的热点。

  主要eVTOL企业融资情况

  事实上,簇拥在这一赛道并非只有创业公司,全球航空装备巨头如波音、空客,主流车企如吉利、丰田、互联网科技公司如腾讯等均在eVTOL领域有创新尝试。陈炎告诉记者,截至上个月,全球范围内已有430余家企业投入eVTOL研发,对外发布的概念型号更是超1000个。

  元禾原点在2023年投资了eVTOL研发企业沃飞长空,“当前VC/PE的热情主要聚焦在飞行器制造环节,这说明行业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乐金鑫认为,飞行器制造之外,未来他还将对上游核心零部件、关键装置以及空域管理、飞行数智化等基建保障领域的投资机遇保持持续关注。

  从“飞起来”到“打飞的”,挑战还有很多

  众多入局者创新、诸多投资人真金白银支持,对于普通人来说,“打飞的”像叫出租车一样方便还有多远?面对这个问题,几位受访者都给出了颇为冷静的答案。

  陈炎预计,到2025年底,会有若干eVTOL机型拿到TC证、具备交付市场的能力,率先在重点城市试运营,而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普及可能要到2028-2030年左右,甚至更久。

  “为航空装备上天落地提供服务保障的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起降设施形成网络且支持大规模商用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当前法律规章并不完全支持eVTOL商业运行,还没有企业取得运营许可,相关法律规章需要逐步细化、完善,以确保操作性更强。”他表示。

  在张磊看来,未来5年左右eVTOL最有可能的商业化逻辑在于对直升机降本增效的替代,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观光、应急救援、某些固定航线下的物流运输和载人出行,但如果要成为城市大众化出行的交通工具,即满足大众即时、随机性的出行需求,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为涉及到地面基础设施和空中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和规划,来克服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挑战,最重要的是这将彻底改变人们城市居住和出行的形态,从此人类将成为像鸟一样的三维物种,从这个角度看,难度甚至不亚于马斯克提出的人类通过移民火星成为跨行星物种。

  在空中出行这个宏大愿景之下,创业者、投资人最关注的还是商业化,简单来说,就是现阶段你的客户是谁,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张磊告诉记者,玮航科技选择从城市消防场景切入,面对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救援痛点,推出了涵道风扇高空系留灭火无人机系统产品,相较于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这款产品尺寸小、载荷大、更安全,可大幅提高消防灭火效能,目前该产品已经完成了技术验证,预计今年四季度投入市场实现商业化。

  “未来公司发展重点仍然会放在面向城市空中出行的eVTOL产品上,也会长期坚持电动涵道风扇推进技术,现阶段我们先推出面向城市消防的特种装备作为公司商业化起点。”张磊表示。

  低空产业会重现新能源汽车奇迹吗?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的故事正在低空装备制造领域发生,在采访中,多位从业人士向每经记者这样类比道。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从500万辆到1000万辆用时2年5个月,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用时1年5个月。

  陈炎对于中国低空经济重现新能源汽车的成就持乐观态度,“亿航智能已经获得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TC)、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PC),峰飞科技也有产品取得了型号合格证,零重力等其他企业都在积极取证,中国企业在研发进展方面领先优势比较明显,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溢出优势,《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等诸多政策支持,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中国产业的又一张全球名片。”他表示。

  在乐金鑫看来,eVTOL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一定重叠度,这使得低空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但需要明确的是,新能源汽车是To C的,其快速发展得益于大规模量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智能化技术迅速跟进满足了用户需求。而相比之下,eVTOL初期运营成本较高,短期内还不属于个人消费品,未来的商业场景会优先集中在To B领域,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刺激和培育,短时间内它可能不会像新能源汽车那样出现爆发式增长。”

  张磊同样认可新能源汽车强大的产业链基础是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当被问及低空经济能否重现新能源汽车的高光时刻时,他认为,还是要看未来产业发展是否符合最基本的商业规律,张磊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汽车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新能源汽车只是产业升级,而eVTOL则是创造新需求,我认为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无论是对政府部门、商业公司还是个人消费者,如果eVTOL能持续创造价值,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成为万亿低空经济产业,否则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泡沫了。”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中亦科技
  • 剑桥科技
  • 东田微
  • 北京科锐
  • 先锋电子
  • 崇达技术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