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人工智能“拔节生长”,为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2024-06-22 09:29: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6月20日,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全方位展示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前沿产品和技术。

  从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到自动驾驶的加速探索;从智能工厂开足马力高效运转,到智能应用辅助医生诊断疾病……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引领时代变革浪潮。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更是进入了“拔节生长”时期,不断催生出各类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广阔空间。

  “察势者智,驭势者明”。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将“人工智能+”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正驶入快车道、迈向新阶段。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

  应当看到,我国具备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603138)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发展人工智能的多重优势。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但也要看到,相比世界顶尖水平,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仍存在应用场景系统设计不足、重大场景开放程度不高、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在基础性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处于弱势。

  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夯实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底座,构建人工智能产研联动的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助力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未来已来,我们该做的就是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专栏作者 毛同辉)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飞天诚信
  • 金麒麟
  • 满坤科技
  • 中英科技
  • 凯中精密
  • 旗天科技
  • 广汇汽车
  • 瑞纳智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