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能否催生“中国高盛”

2024-09-13 06:52:37 来源: 每日商报

  商报记者 方薇 摄影 商报记者 严嘉俊

  券商营业部刮起裁撤之风 新一轮券商合并重组潮来袭

  前几年,券商“跑马圈地”增设营业部,但在近两年却大做“减法”、撤并网点。

  在行业数字化转型、控成本等背景下,一些券商营业部正在消失。山西证券002500)9月4日称,决定撤销2家营业部。在此之前,多家券商也有类似举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光大证券601788)、华安证券600909)等均公告撤销营业部。太平洋证券在8月下旬一口气撤了3家营业部,光大证券更是在近三个月内“砍掉”10家营业部。

  A股中报季刚刚收官,最新的券商营业部相关指标出炉。整体来看,头部券商营业网点数量仍较为庞大,银河证券的证券营业部总数465家,居行业首位,国泰君安601211)、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600837)旗下网点数量也在三百家以上。不过,部分大型券商营业部收入、利润在上半年呈现双双下滑。券商营业网点的数量变化,也折射出公司业务布局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向财富管理进军的变化和趋势。

  有报道称,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在行业内展开证券公司分支机构调研,向各券商调研了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网点的数量变化,包括分公司及营业部的新设数量和撤并数量。与此同时,自去年监管层鼓励券商并购后,券商合并逐渐增多。2023年有国联证券601456)大股东国联集团收购民生证券的股权。进入2024年,更多的大型上市券商也启动收购。仅仅今年6月,就有浙商证券601878)、西部证券002673)两家上市券商分别收购国都证券、国融证券,其中浙商证券市值超过400亿元,市值较大。仅两个月后,国信证券002736)宣布收购万和证券,国信证券是大型上市券商,员工规模在全行业5—10名之间,市值超800亿元。

  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型券商加快“强强联合”。

  不久前,银华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马君曾表示,横向对比国外的头部投行,国内龙头投行的规模较小。随着券商后续兼并案例的持续涌现,未来券商行业的集中度会显著上升。

  以美国为例,券商分为投行和经纪商两类,头部投行仅有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少数几家,聚焦于高端业务和机构市场。

  天风证券601162)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杜鹏辉认为,监管大力支持券商兼并重组,相当于一次供给侧改革。他指出,券商的问题一是头部券商规模和竞争力不足,存在严重的无序竞争;二是目前个别券商存在一些不合规的问题。基于此,券商合并既有利于支持头部券商做大做强,又将引导行业减少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

  券商人士集体反思“中国高盛”能否应运而生?

  2024年2月,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吴清被火线任命为证监会新一任主席。3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要力争通过五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十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二是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不难发现,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大合并,正是“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思路下的举动。

  与此同时,市场一直流传着“中金银河300619)合并,汇金已经批了,目前已经开始初步尽调阶段了”的说法。先不论真假,但至少说明市场目前普遍的认知是:国君和海通的合并不会是终点,证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还将持续推进。

  2022年,海通证券撤回16家保荐项目,撤否率达11%,在头部券商中位居第一,频频“一查就撤”。

  2023年,海通证券共保荐了125家,保荐数量在行业排名第三,低于中信证券600030)的251家和中信建投601066)证券的169家,但撤否率却高于上述两家券商,达18.4%。截至9月7日,海通本年已保荐74家,撤否率达45.95%。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在投行业务方面,国泰君安有349名保荐代表人,海通有442名保荐代表人。在强监管中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有传言称“海通投行1500人,国君投行800人,合并后只留1000人”,在社交平台被广泛转发。

  合并进程尚属早期,这类消息大概率是捕风捉影,但增量市场不再,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项目缩减,金融就业面的悲观情绪也可见一斑。

  一位接近国泰君安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证券行业处于行业低谷期,国内上百家证券公司,多项业务同质化严重,此次两大巨头的重组可视为一种“去产能”,是证券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例。

  多位券商人士认为,“一个券商是不会有两套人马的”。双方合并后,必然要对业务做出保留、合并或裁减的抉择。

  显然,这次国泰君安与海通的合并,固然是在整合上海金融国资优势资源的大背景之下发生,但对于海通来说也是不得不为之。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老海通人用文字留下了感慨,也引发了一波集体“回忆杀”。有人写到:2001年到2005年,股指从最高2243点最低到998点,业务非常难做,但当下节骨眼,总部发文,停掉股票质押业务,全国基层业务单位一片哗然。那时候大家戏谑海通“稳健乃至保守”文化,重点在“保守”。只是如今才惊觉“稳健乃至保守”,已经多年没有听过了。

  有券商人士提出,“稳健乃至保守”,大道相通,不仅经营证券公司要如此,做期货和股票交易也是一样。说大白话,就是任何环境,活着第一,并且持续的活着。活着才能穿越,活着是一种至高至深的生存哲学。

  另有投行人士反思道,现在回过头来看,海通投行各种被罚,海通国际巨亏退市,包括前阵子高管被追逃押送回国,无一例外都是合规风控的问题。“稳健乃至保守”成为摆设。

  一位杭州本地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券商合并确实是趋势,但海通被国泰君安合并,主要还是因为海通香港子公司的窟窿太大了。他供职的券商,在投资上一直秉承“稳健”的风格。“在资本市场,冒进很容易出问题,大家要以海通为鉴。”说这句话时,他的表情很凝重。

  记者手记:

  在背离了“稳健乃至保守”之后,海通隐没。

  海通证券的前世今生让我深深感受到,券商的变迁,正是资本市场30年历史的注脚。

  无数公司,从IPO时期的严阵以待,到上市后的疯狂扩张,最终归于沉寂,“隐没”于历史洪流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被合并”的海通,某种程度上还算幸运。

  而证券营业部,从人头涌动到无人问津,也不过十年。

  一位杭州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告诉我,批量裁撤营业部,不仅有出于成本、业务布局等的考虑,核心还是证券行业发展重心变了。以往,营业部作为券商综合化业务前端平台,可与经纪、资管等多项业务对接配合。近年来以经纪业务为主的传统业务收入明显下滑,佣金战愈演愈烈,券商转而削减分支机构,营业部首当其冲。

  用手机炒股的新一代股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大户室。

  见证历史的同时,我还有个疑问:在资本市场新一轮合并潮中,被念叨这么多年的“中国高盛”,这次会不会应运而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南天信息
  • 天茂集团
  • 保变电气
  • 岭南股份
  • 华映科技
  • 海南海药
  • 安诺其
  • 大唐电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