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传播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全球院长论坛在复旦举行

2024-11-26 10:05:03 来源: 新民晚报

  11月24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智能时代的传播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全球院长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论坛将智能时代的传播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两项重要任务紧密联结,将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与国际传播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盛会,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系)创建95周年的重要纪念活动之一。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始终站在社会变革、媒介变革最前沿,是新闻传播学与生俱来的学科特性和社会责任,也是复旦新闻办学的重要经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整体格局,要求新闻教育守正创新,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紧密围绕AI与新质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重点分析了智能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挑战与创新策略。他强调当下的新闻传播发展需要立足于真实国情,明晰AI对于新闻传播的赋能并不停留于生产力的发展,更在于生产关系的革新,要注重人在技术运用中的价值地位。他认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需要运用好既有的研究内容与工具手段,进一步挖掘研究范围内的深度和精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以加强学科对现实的解释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力,从而提升新闻传播行业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力。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围绕网络空间的生产和文本主体性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报告。他回顾了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学者关于空间的理论,并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阐述了对空间的理解,认为空间既可以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可以是社会的产物,且社会空间生产中要素的组合能够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结构。隋岩指出,文本具有主体性、离身性。作为网络空间的生产性主体,文本不仅建构了网络空间,还参与了作为群聚空间的生产方式的群聚传播,并在网络空间中的碰撞和交流中产生新的文本,影响网络生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强调了实践需求对新闻传播学科生存价值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中国正在逐步建立起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下的崭新面貌与气质,这也正是当下新闻传播行业抓住国际传播新态势的重要契机。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场域中,新闻传播学只有加强多元主体间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的交流与体认,运用好多样化的传播手段,精准化地连接好平台、资源与渠道,才能掌握国际传播行动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彰显出新闻传播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力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教授分享了复旦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合培养”为核心理念展开的系统化课程变革、链条化产学联结,以学生为本进行的十年探索与实践。他指出,数字智能的新传播生态带来了人才培养的两大转型:一是从为机构媒体培养人才转向为多元共生的新传播生态培养人才,二是从内容生产人才培养转向为整个传播过程培养人才。在转型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坚守公共与人文的核心价值,从知识重构(新传播理论与方法)、能力重塑(硬能力与软能力)、锚定根基(思想与价值)三个方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新媒体人才。

  今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还正式推出了“数字技术与传播”英文博士项目的全球招生,进一步丰富了学院从本科到博士的多层次国际化培养体系。该项目得到了快手国际化事业部的大力支持。开幕式上举行了快手国际化——复旦大学英文博士项目奖学金捐赠仪式。

  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华胜天成
  • 日出东方
  • 二六三
  • 汤姆猫
  • 恒信东方
  • 广博股份
  • 贝仕达克
  • 魅视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