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强制配储”后,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开始了

2025-02-21 18:02: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上海报道

  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叫停“强制配储”。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一电改“新政”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落下。

  其中,《通知》明确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引发热议。

  一直以来,业内对于“强制配储”是存在较大争议的,叫停“强制配储”将为新型储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市场化竞争的基础。

  反对“强制配储”由来已久

  事实上,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和解决电网安全性问题,我国自2021年以来出台了多项有关储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及细化实施方案。

  更早一些时候,2017年,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首次揭开了新能源强制配储的历史序幕,该方案要求列入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照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

  以该文件的发布为标志,此后数年来全国2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新能源配储要求,且配置比例和时长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在青海、内蒙古、新疆、山东等地区,部分项目配置比例要求达到30%。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型储能之所以能够得到规模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强制配储”政策的促进。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达到7376万千瓦,是2021年国家能源局确定的2025年装机目标的两倍多。并且,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已达到“十三五”末的20倍。

  当下,新型储能行业也正通过探索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探索储能盈利模式,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是因为,新能源配储大幅增加了风电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围绕新型储能的价格竞争愈演愈劣,不仅影响行业秩序也带来了低质的隐忧。

  去年11月,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兼CEO曾毓群“痛批”这种现象。他表示,能源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旦整个行业被打上“低质低价”的标签,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行业机构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中就提及,在新建风光发电侧项目中强制配置储能,由于缺乏有效的模式和价格传导机制,导致了市场出现低价无序竞争的局面,这对于储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尽管叫停“强制配储”令行业从业人员振奋不已,但多地已出台的“强制配储”文件如何与最新政策衔接,也成为地方规则制定者新的考验。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在2月5日发布的《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中,对新型储能“强制配储”提出了相关规定。文件提出,2025年及以后首次并网的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和装机容量大于3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 10%、时长2小时配置新型储能,新能源发电项目可跨地市配置储能。

  2024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储能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增量新能源项目应在首次并网前完成储能配置工作,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核实储能配置规模后予以并网;存量新能源项目(2021年12月31日前并网)未配储或配储租赁到期后未续租的,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优先弃电至装机容量的10%,鼓励时长超过4小时及以上的大容量(功率×时长)、安全、高效储能建设。”

  “随着宁夏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以及地方政策对配储的强制要求逐渐提高,储能配储的市场需求有望逐渐提升,调峰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风电行业内的老牌企业宝塔实业000595)(000595.SZ)还在其有关收购宁夏电投新能源100%的股权的资产重组问询中,提及了当地强制配储政策对公司的利好。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

  政策迭代事关企业发展,针对《通知》中提到的叫停“强制配储”,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有所回应。

  在设备端,电池供应商鹏辉能源300438)(300438.SZ)认为,这一政策为新能源强制配储时代画上句号,储能产业也加快从“要我建”进入“我要建”时代,从长远来说利好储能。伴随新能源全面入市,日益波动的电网预计会使得网侧独立储能业务受益。

  电气设备商盛弘股份300693)(300693.SZ)认为,《通知》强调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电价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储能的需求将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储能企业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如峰谷套利、调频服务等)证明其经济价值,而非依赖政策强制要求。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低效、低质量的储能企业将被淘汰,具备技术优势和经济性解决方案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短期内,强制配储需求的减少可能对储能装机量造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政策将推动储能行业向高质量、市场化方向发展。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模式将成为主流,储能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运营提升竞争力。”盛弘股份表示。

  运营方也对《通知》带来的长短期影响做出了判断。

  南方电网下的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南网储能600995)(600995.SH)表示,该文件有利于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初步研究认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必然导致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增加。“取消强制配储”降低了发电侧配置储能的需求,系统调节需求可能转移到电网侧、用户侧。另外,上述文件明确“各地要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所以,该政策对新型储能电价等方面的影响还要看地方政策以及市场运行情况。

  另外,南网储能坦言,目前新型储能商业模式还不够健全,制约了新型储能发展,导致完成规划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目前新型储能储备项目充足,如果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公司将加快项目建设。

  风电运营商新天绿能600956)(600956.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有关叫停“强制配储”的相关问题时表示,这一调整结束了此前新能源项目开发中普遍存在的强制配储要求,公司后续新建风电项目预计将依照政策指导规划执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