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中国教育正式迈入AI深度赋能新时代
2025年3月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两会“部长通道”宣布,我国将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式迈入AI深度赋能的新时代。这份白皮书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更从技术赋能、伦理治理、体系重构三大维度,系统性规划了AI技术如何重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链条。
核心亮点抢先看:
1 破解教育“不可能三角”:通过AI技术实现教育“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的融合,为教育公平与效率提供新路径。
2 一线试点成果落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AI+教学”试点已初见成效,智能备课、虚拟实验、个性化学习等场景将全面推广。
3 伦理与创新并行:白皮书首次提出建立教育AI伦理审查委员会,明确生成内容版权归属,护航技术应用安全。
未来已来:从AI艺术创作平台到智能学习机600万销量,从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到学生能力动态雷达图分析——这场始于技术的变革,终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术赋能教育体系重构
1. 教育大模型开发与标准化
建立教育专用大模型技术框架,推动智能备课、个性化答疑(如DeepSeek-R1模型)、虚拟实验等工具研发;制定《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治理与共享技术标准》,实现跨平台数据合规整合。
2. 场景化应用全覆盖
覆盖教学、管理、评价全场景:
- 教学层面:AI辅助备课、多模态交互(如上海宝山区的区域数字基座);
- 管理层面: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与质量监测;
- 评价层面:构建综合素质AI评估模型,突破传统考试局限。
二、伦理治理与风险防控
1. 数据与版权规范
制定教育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规则(如艺术设计领域著作权争议处理),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
2. 监管体系构建
参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分类监管模式,成立教育AI伦理审查委员会,对算法“黑箱”问题实施动态监测。
三、教育公平与资源普惠
1. 城乡资源均衡化
通过AI升级“三个课堂”(专递/名师/名校网络课堂),支持国家县中振兴计划,优化教师AI培训体系。
2. 弱势群体覆盖
推进偏远地区AI教育平台接入,动态匹配文化适配内容(如中华传统美学基因融入AI艺术教育)。
四、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1. 能力培养转向
从知识记忆转向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能力培养,倡导“人机协同”教育观(教师转型为学习引导者)。
2. 职业教育升级
对接华为“AI+岗位技能”认证体系,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五、学科布局与生态构建
1. 新兴学科战略布局
加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学科建设,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计划建设10个国家级AI教育创新示范区。
2. 终身化教育生态
打造覆盖1亿学生的智能教育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输出数字解决方案,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愿景。
以上内容综合了白皮书在技术、伦理、公平、人才及生态层面的系统性规划,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式进入“以AI为创新引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双核驱动时代。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