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批复!同意千亿级船舶巨头整合,订单规模6263万载重吨,全球第一大造船上市公司呼之欲出
金融界App热点信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正式批复同意中国船舶(600150)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601989)的总体方案。此次整合完成后,新的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手持订单规模高达6263万载重吨,是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扬子江船业的3.8倍,展现出强大的行业竞争实力。
回顾近期,中船系重组动作频频。2023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首次披露重组预案,拟通过换股方式进行整合,交易金额高达1151.50亿元,创下A股市场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吸收合并交易。根据方案,中国重工股东每持有1股可以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此次重组将有效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深化核心技术整合,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从产业链来看,船舶制造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钢材、发动机等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船舶设计、建造及总装企业,下游则是航运公司等终端用户。此次重组的两大主体均为中游龙头,中国船舶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600648)造船等优质资产,中国重工则拥有大连重工(002204)、武船重工等现代化大型造船厂,强强联合将显著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从相关板块来看,中船系重组的深化将带动多个领域协同发展:
中船系重组板块:随着整合方案获批,产业整合红利将逐步释放。中船科技(600072)、中船防务(600685)等公司有望受益于集团资源优化配置。
央企重组整合板块:作为央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本次重组将为其他央企整合提供示范,东安动力(600178)、昆船智能(301311)等央企改革概念股值得关注。
军工板块:重组后的中国船舶将进一步强化军工业务布局,协同效应有望提升。
重点公司方面:
中国船舶(600150):作为本次重组的存续方,公司将整合中国重工优质资产,打造全球领先的船舶制造航母。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2%,经营态势向好。
中国重工(601989):公司是我国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52.70亿元,同比增长16.35%,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中船科技(600072):作为中船系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在智能制造、信息化等领域具备优势,有望从集团整合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海防(600764)(600764):专注船舶配套及智能装备研制,在水声电子、军民用导航等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中船防务(600685):公司在军用舰船、特种船舶等高端船型建造方面实力突出。
中船应急(300527)(300527):在应急装备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重组后协同效应有望增强。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