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业困局求解:聚共识破内卷,以技术赢未来

2025-03-25 07:48:41 来源: 中国水泥网

  2024年,水泥行业发展进程中遭遇了极为严峻的挑战。需求端呈现出显著的下滑态势,价格亦出现大幅度下跌。据预估,2024年水泥行业的整体利润总额或为160亿元左右,同比降幅接近50%。在此情形下,多数企业深陷亏损泥沼,经营形势异常严峻,情况不容乐观。

  回溯至去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需强化行业自律,全力防范“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要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切实畅通落后低效产能的退出渠道。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着重强调,应加快构建健全基础制度规则,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以及市场分割的壁垒,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关键环节中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与堵点,针对“内卷式”竞争展开综合整治。

  当下,面对需求长期下行、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的行业新周期,水泥行业究竟该如何高举“反内卷”的大旗,携手并肩维护行业的稳定发展,已然成为亟待深入思考与探索解决路径的关键命题。

  2025年3月13—14日,中国水泥网在浙江杭州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OP100颁奖典礼”,同期召开“水泥经济50人论坛”。

  中国建材联合会原会长 乔龙德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 肖家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规划研究室主任 黄征学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金亮

  OCC主席 马维平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 丁锋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虞水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 刘宗虎

  台泥(杭州)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成府

  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原会长 吕志坚

  河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 王爱贞

  西藏建材工业协会原会长 赵云鹏

  天瑞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基峰

  亚洲水泥(中国)公司执行长 张振崑

  广西鱼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雷震彬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周善俭

  浙江省水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姚海荣

  上海水泥协会执行会长 匡鸿

  宁夏水泥工业协会会长 李永进

  山东省水泥协会秘书长 尹群豪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虞建红

  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冶俭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坤皇

  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采购总经理 赵军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冯存伟

  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党总支部书记 王蕊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隋同波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 章魁峰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肖永生

  亚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凤利

  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俞萍锋

  杭州锦江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嘉澍

  娲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建新

  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康德余

  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柏强

  湖北世纪新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诸葛文达

  宁夏瀛海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张泽文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总经理 漆亮

  黑龙江省水泥协会秘书长 刘德新

  云南省水泥协会执行秘书长 赵兴宝

  中国铁路物资安徽铁鹏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德贵

  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健

  清水河县蒙西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俊宝

  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勇

  安徽珍珠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长 武家杰

  徐州市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汉敏

  国检集团认证评价中心总经理 闫浩春

  国家特聘专家湖南大学首席教授 史才军

  杭州中泥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铭

  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齐砚勇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杨科伟

  中铁物资数科公司铁建云采事业总部总经理 李怀贺

  中国煤炭资源网总经理助理 陈天宇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等行业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行业困局加深,破“卷”乃当务之急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需求萎缩、产能严重过剩、集中度偏低、节能环保压力、长期可持续发展等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部分市场仍存在超50%以上的亏损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依然没有消除,行业的自律环境脆弱且不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艰难,行业发展之路可谓霜重路艰。未来行业如何实现稳定的利润,需要业内同仁发挥智慧共同努力。

  面对当下水泥行情复杂严峻的新周期,水泥行业未来该如何反内卷、谋突破?这一话题引发了行业同仁的热烈探讨。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肖家祥指出,水泥行业要走出困境一定要有韧劲,看准了一个事情一定要坚持。行业坚韧的落脚点就在认准两大目标任务:1、强化行业自律,坚持错峰生产,反内卷、稳增长;2、着眼于长期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提高产能集中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刘宗虎为行业发展提出五点建议:1.强化“反内卷”共识,为行业发展传递正能量;2.强化日产量和错峰天数“双控”,推动产销再平衡;3.强化交叉市场协调,推动跨区联动错峰联动复价;4.提高价格政策透明度,减少决策误判;5.创新合作模式,加快推进集中度提升和去产能。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指出,2024年下半年,行业运行态势明显好于上半年。新的一年,水泥行业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继续坚持“反内卷”,共同维护行业稳定发展。

  海螺水泥600585)副总经理虞水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将行业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推动行业的增效,增加企业和员工的收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党总支部书记王蕊认为,行业一直在呼吁“大企业讲格局,小企业讲底线”。大企业的格局是不要把别人的核心区域当成自己的增量市场去发挥,要看好自己的核心市场;小企业的底线在于要遵守行业停窑计划,小企业要根据行业情况的变化,调整思维,这样才能联动起来。各个水泥企业的格局体现在把自己的核心区域价格做起来。

  塔牌集团002233)总经理何坤皇号召建立共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何坤皇指出,每个企业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错峰生产政策,严格控制水泥产量。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存伟认为,常态化错峰生产是上等之策,没有常态化错峰生产行业永远摆脱不了困境。为了落实常态化错峰生产,常态化联合办公是关键的一招。

  徐州市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汉敏直言,在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家唯一能走的路,就是竞合并达成共识。行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如果行业不好,企业想一枝独秀是不太可能的。

  总的来看,就如何渡过难关这一关键问题,行业同仁已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

  一是要坚定不移“反内卷”。贯彻落实政府部门有关政策要求,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坚决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通过构建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坚持执行错峰生产。水泥企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错峰生产要求,行业相关部门需着眼全局,持续完善错峰生产政策体系,从政策细节处发力,增强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强化监管执行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确保错峰生产政策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平衡供需的关键作用。

  三是要持续不懈去产能。产能过剩长期以来都是阻碍水泥行业发展的关键症结,水泥行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与政策的协同驱动作用,借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强化政策引导,加强能耗双控、碳指标等相关标准考核,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

  四是要加强沟通交流。强化各省、各区域的交流,消除误解、增进互信、达成共识。在维护行业生态的重任面前,无论规模大小,企业都责无旁贷。大企业应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市场影响力,带头践行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举措;小企业则要积极配合,紧跟大企业步伐,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全力落实各项维护行业生态的行动。

  五是呼吁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发展诉求,及时、精准地反馈给政府部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手依据。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迅速行动,依据行业实际需求,及时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推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水泥产业谋变,资金托举技术升级

  技术升级是水泥产业实现转型、重焕蓬勃生机的“第一引擎”,持续为产业蜕变注入强劲动力。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则如同稳固基石,是保障技术得以稳步迭代、持续精进的根本所在。

  中国建材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强调,水泥行业当前面临着节能降碳、技术革新、智能化发展等挑战,但是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来赋能的,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是不能实现的,技术是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前提。目前市场需求减少的背景下,行业的切入点是反内卷、稳经济,只有经济稳定了,技术研发与投入才有支撑,只有经济效益上去了,才有心思去创新,只有经济稳定了,队伍才能稳定,各种新的举措才有信心和力量。

  OCC主席马维平表示,技术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资金是坚实的基础!行业若没有合理利润,企业缺乏合理收益,便难以投入充足资金用于研发,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无本之木。因此,我们需共同努力,优化产业生态,提升行业效益,为技术创新筑牢根基。

  邵俊指出,技术创新与进步,无疑是水泥行业破局突围的不二法宝。回顾行业发展历程,从传统生产工艺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从高能耗、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技术进步为行业开辟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

  当下是AI技术促进各行业创新的好时代,Deepseek、ChatGPT等的横空出世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中国水泥网深耕水泥建材产业二十余年,持续依托庞大的数据积累,打造建材大数据平台,不断完善以大数据、行情通、水泥指数、混凝土指数为核心的产业大数据体系,以“AI产业大脑+数字工厂”赋能水泥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中国水泥网还将继续发挥在行业数字化领域的专业优势,为行业提供各类数据,近期中国水泥网更是隆重推出水泥行业专属人工智能平台chatCEM,扮演好行业智库角色,为行业破局提供数据支持。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金亮分享到,面对压力建材行业要保持战略定力,从行业效益的角度进行思考,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对于基建产业下的贸易和供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实现转型升级、谋求破局之道的核心驱动力。

  国检集团603060)认证评价中心总经理闫浩春表示,增强市场竞争力,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可帮助水泥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碳交易业务,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实现碳资产的可视化登记、交易与管理,增加碳资产的利润;促进合作与共赢,通过共享碳排放数据和管理经验,促进各方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

  不仅是水泥行业,混凝土行业也同样需要数字转型。

  砼联科技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刘士红表示,数智化转型是混凝土行业的必然选择,将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坏账率和融资成本,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人工智能给混凝土行业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机会,整个流程和商业模式都要重塑。

  在行业困局重重、竞争激烈的当下,水泥产业正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业内各方已深刻洞察到破“卷”的紧迫性与技术升级的重要性,从强化行业自律、落实错峰生产,到推动产能优化、增进企业交流,再到以资金为依托、全力推进技术革新,每一步探索与实践,都是对行业未来发展之路的深度思考与勇敢开拓。行业同仁凝聚的共识与付出的行动,恰似点点繁星,照亮着水泥产业艰难前行的征程。

  展望未来,在政府、协会、企业多方携手努力下,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持续创新的精神,水泥产业必将冲破阴霾,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以崭新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迈进,书写属于自身的辉煌篇章。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