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亿元!全国第一大单
3月27日,总投资20.5亿元的绍兴市越城区全域低空新基建(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将开工建设东湖风景区、鉴水科技城低空综合体、黄酒小镇、东鉴湖湿地公园、会稽山(601579)旅游度假区、镜湖湿地公园、富盛镇等7个大中型起降场以及50个小微起降场。
浙江.png
全国首个“全域低空新基建”项目
抢占低空赛道,“场景”先行。
此次公布的绍兴市越城区全域低空新基建一期(低空经济综合体),不仅创下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公开招标项目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全域低空新基建”命名的总承包项目,这是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迈向“全域落地”的关键一步。
资料显示,鉴水科技城低空经济综合体大型起降场是首批建设的大型起降场之一,定位是产业核心引擎。该项目位于科技路东侧,总用地面积约23亩,总建筑面积约3.42万平方米,一期计划投资4亿元,预计2025年10月竣工。
按照越城区“512”低空起降设施网规划(5个大型起降场、10个中型起降场、200个微型起降场),今年越城区计划启动7个大中型起降场建设,其中黄酒小镇起降场和东湖风景区起降场可以兼容停靠“大白”祥云AS700。同时,还将结合特色文化旅游、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物流、医疗紧急运输、城市管理等需求,建设50个小微起降场(点),基本覆盖低空飞行服务区域。
随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全域低空新基建”项目正式开建,绍兴有望推动低空经济“积厚成势”,进一步提高产业显示度。根据规划,今年绍兴将编制实施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大力发展飞行器整机制造等产业,统筹推进低空新基建、航路航线和应用场景建设,推动越城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
目前,绍兴已培育万丰奥特、赛思倍斯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纵横股份、一电航空等一批重大项目,低空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全省领先,初步构建了以通用飞机、无人机和低轨卫星为核心,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下游应用为支撑的“机、星、器、材、用”协同发展格局。
目标“天空之城”
浙江是民航大省,也是国内较早发展低空经济的省份。去年8月,浙江发布《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浙江第四城绍兴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2025年初,绍兴在浙江省率先出台《绍兴市低空新基建规划》《绍兴市低空航路航线规划》《绍兴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规划》。
根据《绍兴市低空新基建规划》等规划,预计到2027年,绍兴将实现基础设施覆盖试点空域,开通通用航空航线15条、无人机航线250条,通用航空航线通达上海和杭州、宁波都市圈,无人机航线实现县域核心区全覆盖,力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及相关服务收入100亿元以上。
预计到2030年,基础设施覆盖绍兴全市低空空域,开通通用航空航线30条、无人机航线500条,低空航路航线连网成面、全域覆盖,相关服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在重大项目建设、示范航线打造、运营企业培育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同时,到2030年,全市低空新基建投资规模达138亿元,开辟低空航路125条,全力布局“空中赛道”。
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当前低空经济相关政策的转向,实质上是行业从“讲故事”向“交答卷”的转折点。从积极培育到培育壮大,也意味着低空行业将走向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
“在落地上,产业参与方、投资方应该更加注重场景的布局、安全合规、生态协同,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示范放在首要位置,将安全健康与发展并列。”黄小飞表示。
“2025年将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之年,标志着低空新基建与产业融合将迈入全新阶段,同时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的进程也将提速。”浙江省圣翔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秋丽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她认为,低空经济“万亿级”的市场潜力已经显现,如何使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将成为2025年的一大焦点。确保通用航空器能够“飞起来”且“用得好”,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任务。
面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业务与场景运营尚不成熟、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王秋丽强调,应加速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构建统一的低空经济发展管理体系。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建议推动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完善包括路网、通信、电力等在内的地面基础设施以及低空航空气象监测设施。同时,应着力完善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布局通感导监信息设施系统,并前瞻性地建设低空大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