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碳价:电价是否有可能与煤价走出剪刀差?

2025-03-31 11:26:39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5年3月31日,华泰证券发布了一篇环保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电价是否有可能与煤价走出剪刀差?。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碳市场建设提速,量价或将进入持续上行周期 2025年可能是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履约的第一个周期,扩围后新增排放量约30亿吨,覆盖比例达到约60%。碳市场目前处于第三个履约周期,碳配额市场扩围和供给收紧致价格上涨,从2023年均价68元/吨上涨至2024年均价96元/吨。根据2024年碳配额交易量我们推算,目前唯一在市场中履约的煤电2023年碳配额缺口约3.7%vs2021-22年2.7%,基准值和免费碳配额的不断收紧也在提升CEA和CCER市场活跃度。我们认为,短期内CCER不影响碳配额供需格局,欧盟碳关税CBAM机制将于2026年正式实行,或将驱动碳价长期上涨。 2030中国电力碳强度有望对标美国和德国,有望缓解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2025年中国首次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全国均值为0.6205kgCO?e/kWh,其中煤电因子(0.9440)显著低于国际数据库(如Ecoinvent3.10版1.155),反映了煤电超低排放改造(95%机组达标)和绿电替代成效。我国最近一期官方发布的电网碳排放因子为2022年版本,其中西南水电密集区度电碳排放低至0.2268,而华北火电主导区仍高达0.6776。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30年全国碳强度将降至0.5108,较2023年累计下降14%,接近美德水平(0.38-0.44),若未来降至0.4x,则有望缓解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碳价传导效应凸显,有望推升电力与高耗能行业价格

中国碳价(CEA)长期仅为欧盟(EUA)的15%-20%,假设中国碳价2025年达到200元/吨,最大程度可以推升煤电/气电度电成本增加0.094/0.048元,可能带动电价提升(火电为边际定价者)。无免费配额的场景下,若只考虑直接碳排放,铝冶炼/钢铁/水泥吨成本潜在上升为340/308/157元;若考虑间接碳排放,吨成本上升为2,230/347/181元——倒逼中小产能退出。

2026开始实施的欧盟碳关税(CBAM)对钢铝征收最高货值30%税费,倒逼出口企业提价;根据欧盟现在的碳价约600元/吨,我们测算出口的钢、铝成本在只包括直接碳排放和也包括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会分别上涨923/1,019和1,042/6,690元/吨。

中欧碳合作路径明晰,绿电互认与碳排放因子的协同是破局关键

中国通过绿电凭证抵扣、联合发展中国家谈判要求欧盟承认CCER减排量,应对CBAM双重征税风险。多边合作下,中国有望通过标准互认将绿电占比提升至35%(2030年),降低出口产品隐含碳强度20%-30%。同样重要的还有碳排放核算标准、监测报告与核查(MRV)规范的互认。例如,欧盟已承诺对中国火电碳排放因子进行技术评估,较其原有数据库值降低18%,此举将直接减少中国出口产品在CBAM框架下的碳关税负担。

投资建议:碳价上行周期下的三大主线机会

全国碳市场扩围叠加欧盟碳关税倒逼,碳价进入长期上行通道。碳成本传导将重塑电力及高耗能行业盈利模式,绿电消纳、碳检测及节能改造需求或迎跨越式增长。关注三条主线:1)电力成本传导下的公用事业价值重估,推荐国电电力600795)/长江电力600900)/中国核电601985);2)绿电与环保行业受益碳减排刚性需求,推荐中绿电000537)/三峡能源600905)/龙源电力001289)/瀚蓝环境600323);3)碳相关检测认证需求加速增长,推荐华测检测300012)/广电计量002967)。

风险提示:碳市场建设进度低于预期,绿电市场与碳市场协同低于预期,中欧绿电互认与联合机制发展低于预期。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