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活水”入场在即 理财公司首获网下打新入场券

2025-04-01 04:40: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赵中昊

  近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管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随后,沪深交易所修订发布首发承销细则、再融资承销细则,新增理财公司作为IPO网下投资者,并将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资管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范畴。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从业内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增加理财公司作为网下投资者参与新股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并在前期征求了行业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理财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近30万亿元),其获准参与网下打新,将直接提高网下申购的资金上限,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长期来看,理财资金参与IPO打新的潜在量级可达数千亿元。

  ● 本报记者赵中昊

  理财公司拟纳入网下打新投资者范畴

  在参与新股申购方面,修订后的首发承销细则和再融资承销细则新增理财公司作为机构网下投资者,并将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资管产品纳入网下优先配售对象范围。同时,明确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管理的多个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认购时,可以合并计算,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保持一致。

  为适应理财公司纳入网下打新投资者范畴,中证协前期对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中网下投资者注册类型、配售对象注册条件、网下投资者注册程序、资产规模核查要求等对应内容进行了系统性修改。

  管理规则修订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及前述机构资产管理子公司、理财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合格境外投资者、符合一定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协会完成注册后,可参与首发证券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

  网下投资者直接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注册配售对象,资产管理规模准入门槛仍维持原有标准,即从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买入的非限售股票和非限售存托凭证截至最近一个月末总市值应不低于6000万元;注册科创板业务权限,从科创板买入的非限售股票和非限售存托凭证截至最近一个月末总市值还应不低于600万元。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投资者申请注册的配售对象除外。

  进一步优化新股市场投资生态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打新资金的规模应该达万亿元级别。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中泰证券600918)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对记者表示,当前银行理财资金底数巨大,但权益投入比例有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然而理财产品投资仍以固定收益为主。2023年银行理财配置于权益类资产余额占总投资资产的2.86%左右,2024年末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进一步降至约2.58%,余额仅为0.83万亿元。

  “也就是说,目前理财资金中真正用于股票等权益投资的规模不到总资产的3%,而实际规模可能更小。”徐驰表示,穿透测算显示,剔除优先股等类债性资产并计入通过基金间接持股后,理财资金实际投入股票市场(含可转债)的规模可能仅有4000亿-5000亿元。

  徐驰认为,若获准参与网下打新,理财机构短期内只能动用权益投资“小水池”中的一部分,增量资金体量以百亿级计。随着监管政策放行,银行理财可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参与新股申购。短期来看,理财公司可能通过“固收+打新”策略产品,将原本极小的权益仓位部分用于打新:即在保持产品稳健的前提下,拿出一小部分资金用于网下申购新股。例如,保守估计,即使仅动用当前权益资产的5%用于网下打新策略(0.83万亿元的5%约为415亿元),即能为新股申购市场带来数百亿元的新增资金;若理财资金将总资产的0.5%从债券挪至打新权益仓位(相当于总规模29.95万亿元的0.5%),亦将有约1500亿元的资金流入IPO市场。

  “在当前理财资金权益配置比例不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初期流入网下打新的新增资金量大致在百亿元级别,主要取决于理财子公司布局打新产品的积极性和速度。”徐驰表示,目前已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着手发行专门的“打新策略”理财产品,以参与科创板等新股机会。

  理财资金参与打新的潜在规模可达数千亿元

  “长期来看,理财市场规模或稳步增长,权益投资占比也存在上升空间。”徐驰认为,预计到2025年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望增至32万-33万亿元。在低利率环境和监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固收+”战略加速推进,适度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正成为趋势。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和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增强,理财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中长期有望回升至5%左右。

  徐驰认为,从长远视角观察,理财资金参与IPO打新的潜在量级可达数千亿元。如果理财资金中长期将权益投资提高到万亿级规模,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用于一级市场打新。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倾向于将一部分权益额度用于网下申购获取稳健收益;另一方面,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有限,不会全部转为二级市场股票仓位,打新作为“稳中求进”的策略契合其需求。银行理财入市将为A股IPO带来可观的源头“活水”,从几百亿元逐步累积到数千亿元规模,有望成为继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之后又一重要的IPO资金来源。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