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亿零担整合潮起,谁能成为资本洼地新坐标
相较于快递行业的平稳发展,中国零担物流正进入分化期。2024年,零担市场规模达1.7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2.1%,市场容量巨大且将持续释放。
其中,全网快运公司凭借规模和服务优势,渗透率从2019年的11%升至2024年的16%,头部全网快运公司市占率已突破60%以上,市场整合趋势愈发明显。
注意到,对标美国零担行业,中国零担快运或蕴含巨大价值空间,前者于2010年完成初步整合后,业内龙头ODFL凭借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服务,2024年营收接近60亿美元,净利率从5.1%跃升至22%,市盈率稳居27倍上下;后者则尚处整合初期,市场份额逐步向“高增长”“高盈利”的业内龙头安能物流聚拢。
2024年,安能物流(09956)实现营收115.76亿元,同比增长16.7%;经调整净利润8.37亿元,同比激增64.2%。当前企业市值刚过百亿关口,低估值与高成长性形成显著剪刀差,探讨其“价值洼地”特征,或许对我们重识中国零担市场的价值空间,更具参考意义。
估值线:寻找合理参考轴
如果为安能定义估值,可参考两类指标:一是业务类型相似的上市公司,如德邦股份(603056)(603056.SH),二是资深机构评级。
安能与德邦同属物流行业且竞争于快运领域,但市场定位存在差异。德邦聚焦大件快递,安能覆盖全网快运(小件至大件)。不过,资本市场对二者估值的逻辑极为相似:即企业经营基本面以及盈利能力的延续性。
因直营与加盟的差异,二者在成本控制上不具备可比性。利润及现金流变化,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参照。
2022年至 2024年下半年(德邦 2024 年财报暂未披露),德邦净利率维持在 2% 上下,呈现走低趋势。对比来看,安能虽在 2022 年未实现盈利,但2023年净利率大幅提升至 7.1%,2024年继续保持这一水平。
2024年二者净利润额已相差无几。德邦营收403.79亿元(+11.3%),净利润8.61亿元(+15.41%),相比之下,安能从流血上市到盈利逼近德邦则更具成长潜力。
估值视角来看,截至4月16日收盘,德邦PE为18倍,PB为1.7倍,市值137亿元,其估值已隐含京东生态协同预期。PE(TTM)11.9倍,PB为2.7倍,市值104.3亿港元,市场认知存在显著偏差,其股东回报计划与持续高增长尚未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基于当前业绩指标,机构给予了较高的估值空间。中金公司(601995)上调目标价10%至11港元,维持“跑赢行业”;中信证券给予12港元目标价,维持“买入”;国海证券认为中短期战略改善已显现,中长期将受益于零担渗透加速,维持“买入”。
二者盈利、估值的显性对比,直观反映出市场对加盟制与直营企业的认知差异。这与顺丰控股(002352)与中通快递颇为相似,2024年二者取得相近利润额,但后者利润率大幅领先前者,市场估值也存在弹性上升空间。
而不同的是,快递市场格局已较为固定,零担快运市场空间更大且尚处整合早期,更具想象空间。事实也是如此,行业头部安能的市占率也仅有12.7%,可以预见的是,其领先行业的盈利能力,或推动其份额占比随扩内需政策推进持续提升。
预期差:加盟制快运价值重塑
较低的估值预期,或许源于市场对加盟制的天生偏见。长期以来,加盟制快运网络通常被认为存在“管理难度大”“服务品质低”的顽疾,而安能2024业绩表现,却呈现出满满的“反差感”。
2024年其推进“3300产品”升级,取消300公斤内货物特殊区域加收费,并建设“9996时效标准”,推动平均运单时长同比缩短7.1%,遗失率和破损率分别下降79.7%和64.7%,申报投诉率下降91.0%,末端派送能力与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4年,安能头部网点留存率达97%,网络粘性显著增强,截至今年3月,其全国网点数突破36,000家,较2023年增长超8000个,行业排名第一,且超7成来自同行。
深层次含义在于,安能不仅具备覆盖全国的服务能力、直逼直营的服务质量,也在通过渠道深耕,催化行业整合。
而相较于直营,加盟制在成本控制端,具备天然壁垒,凭借头部规模化优势,安能通过精益管理,正将成本领先的优势无限扩大。2024年,其通过优化分拨结构、车线规划及车队管理,单位运输成本同比下降5.0%,单位分拨成本下降16.5%。
同时,杭州萧山、郑州等核心分拨中心引入自动化分拣流水线,浙闽线路试用换电重卡及NOA车辆,资产配置下的产能上限持续提升,降本空间进一步释放。
服务能力不弱、网络覆盖率更高、总成本控制能力极强,安能“行业领跑”护城河逐步稳固,也为区域业务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以河南长葛后河网点为例,依托“铁三角”赋能及差异化政策支持,2024年发货量实现近3倍增长,成为当地卫浴货运市场的头部企业。
成长性:未来高增长是否延续
市场估值预期,另一个判定因素是:当前取得的高增长是否可延续。一是考虑到行业价格战的常态化,其利润增速或遇桎梏,二是成本领先与网络优势是否可持续。
探究安能2025年未来规划,会发现“打强网点”与“数智赋能”,已成为战略级举措。一方面,持续深化渠道建设,通过优化区域网络布局与门店建设,联动网点构建末端服务优势,推动网点盈利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成本控制端,安能以分拨智能化、路由优化和运力升级为抓手,积极投资新质生产力,运输端引入新能源运力、智慧运力,分拨端提升自动化水平,强化全链路时效与成本管控能力。
极为明确的战略方向,给予安能对极高的业绩预期信心,其预计2025全年收入增长10%~15%,毛利率稳中有升,经调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20%。
事实上,安能确实具备穿越经济周期、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除成本领先与网络覆盖密度等先发优势外,其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达21.31亿元,同比增长24.9%,高现金储备,成为最踏实的底气,也为股东分红提供了筹码。
业绩会现场,管理层透露已推进分红筹备工作,预计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后宣布分红方案。换句话说,安能已进入“规模-成本-利润”的正向循环,加盟网络扩张未稀释利润,反而成为效率提升的杠杆,以网络弹性实现快速扩张,其成本转化效率正在重塑行业利润分配规则。
结论
中国电商物流高速扩张,持续为零担市场注入增长动能,叠加行业整合初期的结构性机遇,头部企业正加速构建护城河。以安能为代表的行业领跑者,依托规模效应、成本领先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伴随规模经济与运营效率的兑现,市场或将启动对其价值的系统性重估,推动估值中枢向产业地位靠拢。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