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春日午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的千亩稻田中,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只“机器狗”正来回穿梭巡视。
“这是电视上看到的‘机器狗’吗?它们好像在巡田。”稻田旁,看到这一幕的村民们热议起来。
“胖一些的机器狗顶部架设360度旋转摄像头,搭载多线程激光雷达和DeepSeek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对作物生长情况、环境以及病虫害迹象进行监测。瘦一些的机器狗搭载地形自适应系统,凭借柔性关节六轴传感器,能灵活调整‘双足’高度,在复杂地形中稳定巡检。”熟悉两只机器狗的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
机器狗“小胖”和“小瘦”来自成都市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控农业”)。
“引入‘机器狗’,是希望将人力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推出采摘机器人等产品,助力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绿控农业相关负责人说,“农业机器人研发周期长、资金压力大,公司能有如今的发展,多亏了农业银行(601288)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绿控农业陆续中标当地政府发布的分析测试服务采购等项目。为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银行四川成都新都支行以“政采e贷”产品为抓手,通过直联政府采购平台,将企业中标合同转化为信用额度,快速完成中标项目贷款投放,帮助企业打通科技研发与转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在春管春耕一线,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火花,新的丰收希望正孕育而生。
支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对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邮储银行(601658)为例,该行坚持以金融力量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农业产业链注入新动能,支持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安徽有余跨越瓜蒌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法人程有余深有感触,“这些营养土、苗床以及选种培育技术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每年春耕时节,邮储银行的贷款就像‘及时雨’,为我们企业带来新年新希望。”
据悉,在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下,该公司建设了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大棚,配备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和光照调节设备,显著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和品质。这个春天,公司大棚内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们忙着分拣瓜蒌根苗、移栽组培苗,为育苗订单做足准备。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保障粮食安全和产业兴农是重中之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000998)”)是湖南省一家现代种业企业。作为农业领域领军企业,隆平高科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中信银行(601998)携手隆平高科建立了“种源+技术+金融”生态圈,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种源,结合金融支持,助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在中信银行的支持下,某示范基地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对农田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精准控制,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该示范基地通过与隆平高科的合作,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
《金融时报》记者从中信银行了解到,作为示范基地的主要金融支持力量,中信银行为该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中长期信贷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带动当地粮食单产提升12%,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为深化涉农产业链春耕金融服务,建设银行(601939)打造一系列涉农产业“圈链群”特色服务模式,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服务水平,助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隆农化”)是全国农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研发生产高效、低毒、环保农药,主导产品乙草胺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稳居第一,多个产品位居全国细分市场前列。
为满足订单需求,常隆农化需大量采购原材料保障供应,而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良好运转的基础。为此,建设银行江苏泰州分行于今年1月为常隆农化投放2000万元供应链融资贷款,用于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确保订单顺利交付。
服务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如今,这句耳熟能详的文旅宣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燕赵大地的独特魅力。
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西庞各庄村的艳芬家庭农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徐徐铺展。大棚内,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精心呵护着各类蔬果秧苗,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仿佛在向来往人群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随着河北省全域全季旅游的发展,艳芬家庭农场也积极投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大力发展采摘经济,成功点燃乡村旅游的热情火焰,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近年来,我们立足传统农业转型,决定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在每一年的春耕时节,农行都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为我们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艳芬家庭农场总经理王艳芬言语中充满感激。
在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艳芬家庭农场结合农场果蔬种植特点发展乡村旅游初期,农业银行河北廊坊分行工作人员在获悉相关情况后便主动登门拜访,为王艳芬详细介绍农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政策。在深入了解农场的运营模式与资金需求特点后,该行针对春耕备耕资金“短小频急”的特点,为艳芬家庭农场推荐了“惠农e贷”特色产品。截至目前,农业银行河北廊坊分行累计为艳芬家庭农场投放信贷资金78万元,助力农场在果蔬种植采摘与乡村旅游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