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预告反转 稀土产业链新周期或来临
国内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增速放缓,缅甸稀土矿进口不稳定,叠加中国出口管制,已致稀土价格反弹。中游磁材领域向上加强成本控制,向下拓展应用版图,稀土原料价格的回升有望重塑稀土永磁的产业周期。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国内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增速放缓,叠加缅甸稀土矿进口情况仍不稳定,2025年一季度稀土价格止跌回稳。稀土上市公司龙头北方稀土(600111)(600111.SH)预计一季报业绩大幅反转,并上调二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
稀土永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卓越的磁性能和稳定性,下游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基础工业等传统应用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而中国对中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有望推动海外稀土价格上涨,使国内稀土价格跟涨。
通过前瞻性布局下游应用领域,永磁材料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磁材企业的高端制品产能持续扩张,伴随稀土价格的底部反弹,相关企业2025年一季度的存货跌价损失有望得以转回,亦出现业绩反转。
稀土价格触底反弹
2022年以来,稀土原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2024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等市场供求关系因素影响,以稀土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下行走势,均价同比下降。
受市场环境、行业供需周期等因素影响,中国稀土(000831)(000831.SZ)稀土产品价格较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该公司按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且金额较大,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35亿-1.90亿元。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领域的长足进步与稀土产业息息相关。
2024年10月《稀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2024年国家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7万吨和25.4万吨,增量分别为5.88%和4.16%,相较于过去三年20%以上的增速大幅放缓。指标全部分配至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集团,前者轻、重稀土指标占比分别为24%、76%,后者轻、重稀土占比分别为100%、0%,形成主要由两家企业主导配额的双雄格局。
2025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和《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的公开征求意见稿,旨在促进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24年中国稀土矿产量约为27万吨,占全球的68.5%。国联民生(601456)证券指出,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此次对中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海外中重稀土及磁材的供给紧张或将加剧,有望推动海外稀土价格上涨、国内稀土价格跟涨。
2025年4月15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公布的稀土价格指数为181.7,较2024年12月30日公布的163.5上升了11.13%。北方稀土4月10日公布的二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为不含税每吨含税18825元,一季度为18618元,上年同期为16792元。
磁材供给紧跟下游需求
稀土永磁材料是以钕、钐等稀土与铁、钴等制成的合金,全球50%以上的电力消耗来自电机,而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材料电机可节省高达15%-20%的能源。此外,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使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变频家电、3C智能电子产品实现更轻量小型化。
国内钕铁硼磁性材料企业数量较多,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2024年各公司的盈利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例如,安泰科技(000969)(000969.SZ)磁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净利润8821万元,有所下降。
稀土是生产钕铁硼磁钢的主要原材料,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80%左右。
原材料成本变动滞后,叠加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金力永磁(300748)(300748.SZ)2024年度毛利率11.13%,较2023年减少4.94个百分点。随着锁价订单执行,该公司盈利能力已在2024年三、四季度逐步改善。
未来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行业的发展,也将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到2028年,全球高性能稀土永磁的消费量将达到22.71万吨,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2%。
磁材企业的产能扩张有序推进。安泰科技2024年磁材产品实现产量6000吨,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安泰北方年产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基本建成,高端稀土永磁制品产能达到1万吨。
2024年,金力永磁产能利用率超90%,高性能磁材毛坯产量约2.93万吨,同比增长39.48%,高性能磁材成品销量约2.09万吨,同比增长37.88%,产销量创公司历史最高水平。
金力永磁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4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及先进的磁组件生产线。2025年1月20日,该公司公告拟在包头投建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智造项目;项目建设期2年,建成后将具备年产6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能力。
北方稀土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拥有超过全国的80%储量的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依托资源优势,该公司已实现稀土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
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北方稀土的子公司淄博灵芝拥有2万吨抛光材料产能,子公司甘肃稀土拥有2000吨永磁材料、5000吨抛光材料和5000吨储氢材料产能,天骄清美拥有9000吨抛光材料产能,子公司内蒙古磁材拥有9万吨磁性材料产能。
发掘业绩增长点
北方稀土预计2024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0亿-9.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3.70亿-15亿元,同比减少59.10%-64.71%。随着稀土价格的反弹,该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9亿-4.3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截至2024年底,中科三环(000970)(000970.SZ)烧结钕铁硼产能为25000吨,粘结钕铁硼产能1500吨。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00余件,专利授权量470余件,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230余件。
受稀土原材料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科三环的产品价格同比下降、毛利收窄,资产减值损失明显增加,加之部分应用领域的产品订单同比减少,使得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明显下降、归母净利润大幅减少。
而2025年一季度,原材料价格呈现稳定调整态势,当期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并实现转回,中科三环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广晟有色(600259)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454万-545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49亿-3.59亿元。2025年一季度稀土市场行情企稳回升,销售利润同比增加,存货跌价准备同比减少。
人形机器人领域是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磁组件重要需求增长点之一。
磁组件为钕铁硼等磁性材料与金属、非金属等材料通过粘接、注塑等工艺装配而成的组合件,是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
金力永磁早期布局该领域,配合世界知名科技公司进行人形机器人磁组件的研究开发和产能建设,2024年该公司已有小批量产品的交付,初具一定的规模化量产能力。
金力永磁拟在墨西哥投建年产100万套磁组件生产线项目。墨西哥项目将主要满足海外客户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磁组件的订单需求,提升公司于全球的市场份额。
安泰科技亦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培育特种粉末、可控核聚变配套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子公司安泰天龙拓展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新兴市场,推进热沉材料、平面显示靶材等产业化应用;安泰磁材则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安泰非晶瞄准立体卷铁芯变压器和国际配电市场,加速纳米晶产品向光储、汽车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河冶科技将重点推广粉末高速钢、喷射高速钢等高端产品。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