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第二十七届科博会: AI赋能 人形机器人领衔展演
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参展商们集中展示前沿技术成果、跨界融合创新范式、产业应用示范案例。机器人成为各展台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获奖的天工机器人、松延动力机器人亮相北京科博会,“杭州六小龙”中的宇树科技现场展出机器人、机器狗。机器人产业链中,传感器企业、机器人仿真训练平台企业来到展会,交流最新技术成果。
AI技术发展加速了机器人应用,使机器人更快赋能医疗、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参展企业向记者展示,机器人“骨科医生”、机器人“环卫工”、机器人“风电维修员”已整装待发,预备上岗。
● 本报记者 郑萃颖
机器人成关注焦点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上,各个展台的机器人展品都是观众关注的焦点。
“这款机器人是参加了今年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的N2机器人,名叫小顽童。它的主要特点是身材娇小,动作灵巧,马拉松比赛结束后收获广泛关注。”松延动力工作人员姚俊伶在展台上介绍,这款机器人高1.2米,重量仅为30公斤,具备大步行走、双脚跳跃、连续空翻等运动能力。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是今年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的冠军选手。北京科博会上,天工Ultra的“兄弟”天工Lite亮相,它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可灵活扩展软、硬件等功能模块,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工家族新成员天工2.0也将于近期发布,将成为国内首个针对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同时,天工机器人将参加于今年8月举行的世界机器人运动会。
北京优必选带来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宇树科技带来其主力产品人形机器人G1,也吸引众多参观者前来围观问询。
机器人作为新兴科技产品的代表,成为北京科博会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本届北京科博会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设置了展览会、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线上展示对接三大板块。其中,展览会聚焦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设有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6个专题展区,展览总面积5万平方米,较上一届北京科博会的展览面积扩大一倍多,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现场有600余项首发、首创展品。北京科博会成为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和促进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场景应用加速
北京科博会上,多家企业带来的机器人新产品已经开始投放市场,赋能各类生活场景。同时,AI技术的应用使机器人更具“智能”,可以更灵活地完成各项工作。
机器人“环卫工”亮相展会。展台上,一款头顶长着两只“眼睛”、形似小车的机器人引起记者注意。这款通体灰色、机身下“长”有清扫刷的机器人是有鹿机器人研发、生产的AI130商业巡扫机器人。有鹿机器人市场经理许林波介绍,这款机器人搭载有Master2000通用具身大脑,内置AI大模型,配备了视觉系统、雷达系统,可以精准识别路上的白色垃圾和障碍物,完成巡逻、清扫工作,尤其适合于产业园、公园、高校、商业综合体等场景。
“这款机器人从2024年年底开始投放市场,目前在北京投放了几十台,在全国投放几百台,同时销往东南亚市场。”许林波说。他告诉记者,目前一台AI130商业巡扫机器人的价格在20万元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可减轻3至5人的工作量。
机器人“风电维修员”也已就位。在另一个展台上,一个带四只轮子的四方形铁盒子紧紧吸附在一块垂直铁板上,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台用于清洁风电塔筒(风力发电的塔杆)的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风电塔筒表面呈圆弧形,底面直径大,顶端直径小,这款机器人可以适应这种曲率变化的场景,在塔筒上完成任何方向的复杂运动。”慧兮科技副总经理唐梁告诉记者,“随着风电兆瓦数越来越大,风电塔最高能达到200多米,机器人可以帮人完成清洁维护塔筒的危险工作。”
唐梁表示,这款机器人可以增加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塔筒清洗、除锈、涂漆、焊缝检测等工作。“AI技术帮助机器人在高空中自动识别塔筒污渍、锈迹,或者检测焊缝,实现对风电塔筒的日常运维,同时帮助野外作业人员降低操作难度。”唐梁说。去年10月,这款爬壁机器人开始投放市场。
另一家爬壁机器人企业奥克福带来一台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可以轻松爬上展馆的墙面。这款机器人以自主研发生产的AI攀爬检测机器人为核心,利用抽真空负压原理,可以在各类墙壁上活动,产品可用于地铁隧道、高铁隧道等基础设施检修场景。
医疗机器人展现“精准医疗”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本届北京科博会上的另一大看点。
长禾谷医疗在展台上还原了给人类模型做“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工作场景,不同的是,正在操作手术的是机器人。这台人工智能+全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在AI规划系统的支持下作业,可以实现“三维重建—智能规划—精准执行—数智评估”全流程一体化,可支持髋、膝、脊柱等多部位手术。
罗森博特同样带来了一位机器人“骨科医生”,这位“医生”正在根据机器人“大脑”的指引将骨盆复位。通过患者拍摄的CT片,机器人“大脑”在手术前进行手术规划,在手术中利用3D实时导航来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并完成植入螺钉的工作。“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切开20厘米左右的切口,对病人伤害较大,并且需要五六个医生协作完成徒手复位。这台机器人设备可以实施微创手术,切口在1.5厘米至2厘米,目前闭合复位成功率接近100%。”罗森博特产品经理邢栋说。目前这台机器人已在全国31家医院完成430多例手术。
凌波澄科技带来了一台理疗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融合了中医经络大数据模型,可以识别人体经络,自行规划理疗路线、控制力度,以负压、冲击波、热疗、高能脉冲等方式完成理疗,帮助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
同期,2025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与北京科博会举办,旨在搭建国际投资贸易交流平台,为参展商提供投资洽谈机会。北京市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家亮表示,活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特别设立中沙制造业专场,深化中外产业链协同。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