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日特稿 I 21家无线上市公司业绩:谁在移动AI时代向上
通信产业的竞争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在数字经济于全球范围迅猛扩张,5G/5G-A与AI深度重塑产业格局的当下,中国通信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变革。随着2024年财报季的帷幕拉开,中国通信产业的复杂态势在百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若将这百家通信上市公司视为洞察行业生态的关键窗口,那么其中21家专注于无线通信的厂商,则精准映射出中国通信市场,尤其是无线市场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脉络。
这21家入围的上市无线通信厂商,业务范畴主要集中于芯片模组与天线系统这两大类别,其中,投身天线系统业务的厂商有13家,专注芯片模组领域的有8家。
天线市场持续承压
当前,5G商用进入第五年,但5G-A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闭环,6G研发仍处标准制定阶段。技术迭代放缓导致运营商资本开支谨慎,部分传统设备商因4G存量市场饱和、运营商资本开支缩减而陷入增长瓶颈,天线系统厂商订单承压。
在13家天线系统厂商里,信维通信(300136)、飞荣达(300602)、吴通控股(300292)、亨鑫科技、俊知集团和硕贝德(300322)这6家实现了业绩营收的同比增长,业绩分化的轨迹清晰勾勒出5G-A技术演进对产业链的重塑。
信维通信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5% ,归母净利润达6.62亿元,同比增长26.89%。其在商业卫星通信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已逐步成为公司的第二大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并且高频高速连接器在服务器和汽车领域也有所建树。
飞荣达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0.31亿元,同比增长1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01%。这得益于其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产能逐步释放,以及下游消费类电子业务行业市场需求回暖,在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领域凭借散热技术积累与重要客户合作,相关业务收入显著增长。
吴通控股2024年年度营业收入43.55亿元,同比增长1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29.95万元,同比增长265.47%。电子制造业务中,以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不断扩大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客户的合作规模,移动信息服务业务也进一步巩固了在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
亨鑫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1.15亿元,同比增长4.37%,从5G到5G-A,网络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用户的通信便捷性和体验质量,更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亨鑫科技针对高铁沿线、室内、隧道及楼宇四大场景下无线覆盖信号提升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匹配不同场景的各类解决方案。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维通信(002115)、京信通信、大富科技(300134)、武汉凡谷(002194)、通宇通讯(002792)、盛路通信(002446)和摩比发展这7家天线系统厂商业绩营收同比下滑,特别是京信通信、通宇通讯等传统基站天线厂商,因5G基站建设增速放缓,叠加运营商CAPEX向算力网络倾斜,营收承压明显。
其中,通宇通讯的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在2024年收入为11.63亿元,同比下降3.84%,占总营收比重达97.40%。这一业务板块下滑,主要归因于国内5G通信投资高峰期已过,市场需求从大规模建设逐渐转向优化与维护,导致相关产品订单减少。在国际市场方面,欧美地区对国内科技企业的打压,使得通宇通讯在这些区域的业务拓展困难重重,业务量显著收缩。
京信通信也因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速度与京信通信的业务紧密相关,运营商建设计划的放缓导致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直接影响了京信通信的营业收入和毛利。
随着5G网络建设步入平稳期,对基站设备等的需求不再呈现爆发式增长,设备制造商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危机之中也蕴藏着机遇,促使他们在技术革新与定制化生产方面持续发力,而这一分化现象也印证了目前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即通信产业的竞争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物联网模组迎来需求井喷
在8家芯片模组厂商中,移远通信(603236)、广和通(300638)、日海智能(002313)、美格智能(002881)和国脉科技(002093)5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芯片模组领域的“五增三减”现象,本质是物联网从连接数增长向价值深挖的转型投射。移远通信、广和通等头部厂商营收激增,背后是RedCap模组规模化商用与AIoT芯片算力升级的双重驱动。
移远通信作为物联网模组领域的头部企业,通信模组业务始终是移远通信营收增长的“压舱石”。移远通信2024年RedCap模组出货量超2000万片,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其推出的搭载端侧AI加速引擎的RG500U系列,在智能电网差动保护场景中实现2ms级时延突破。
作为5G向中低速物联网场景延伸的关键技术,RedCap模组成本较传统5G模组下降60%,推动电力、工业控制等领域加速渗透,日海智能凭借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RedCap模组市场形成“芯片-模组-平台”垂直整合优势。
从单纯的数据通道向边缘计算节点演进,成为模组厂商突破同质化竞争的突破口。美格智能推出的5G+AIoT模组,内置NPU算力达4TOPS,在智慧零售领域实现客流分析、商品识别等复合功能,单模组价值量提升3倍。
而海格通信(002465)、高新兴(300098)和移为通信(300590)3家业绩营收同比下滑,其中,海格通信重点投向北斗三号全产业链、卫星互联网、6G等前沿领域,短期高强度投入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高新兴主要因公司严格限制系统集成业务,转而聚焦产品型业务及优质B端客户,短期内导致收入规模锐减;移为通信尽管境外业务略有增长,但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部分订单交付延迟或取消,叠加海外物流成本上升,削弱了海外收入贡献。
在变革中寻找“第二曲线”
无疑,在5G迈向5G-A的深水区和AI不断渗透的当下,无线设备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
从技术范式来看,正从连接密度向算力效度转变。传统通信技术侧重于提升连接的数量和范围,而如今,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各类智能应用的兴起,对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的要求愈发迫切,算力效度成为新的技术焦点。
商业模式上,从产品供给向场景赋能转变。以往通信企业主要以提供硬件设备或通信产品为主,而现在,客户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需要企业深入各个行业场景,提供定制化的通信解决方案。
生态位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通信产业的竞争早已突破国界。中国通信企业需要持续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与合作。
每一次技术代际切换都是行业格局重塑的窗口期。当5G-A商用元年来临,AI与通信加速融合,那些能够完成从“设备制造商”向“数字底座服务商”蜕变的企业,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当规模扩张的“增量逻辑”让位于价值提升的“存量竞争”,中国无线通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革命”。
中国通信产业的真正蜕变,不在于简单的业绩增减,而在于能否在“连接红利”逐渐见顶的当下,构建起以技术创新为内核、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新发展范式。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