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变身“登山外挂”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科技潮品”外骨骼机器人变身“登山外挂”,受到了众多户外爱好者的热捧。近日,国内多家景区引进了外骨骼机器人,游客花80元即可体验该项黑科技辅助登山。实际上,今年五一以来,不少景区都引进了外骨骼机器人作为登山辅助装备,且反响皆不错。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不断引发关注,该领域也受到资本的青睐。二级市场方面,相关概念股闻风而起,已有上市公司股价较年初上涨超七成。机构方面表示,当前外骨骼机器人已展现出了从特种到民用的发展特征,有望逐步向居家养老、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市场渗透,其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可穿戴式机器人成功“出圈”
虽说有上市公司表示,该公司外骨骼机器人为医疗康复用器械,并非消费类产品,但依旧抵挡不住消费者对其的热爱。
近期,黄山、泰山、华山、庐山等多家景区,相继引入了登山智能辅助产品,如外骨骼机器人、智能髌骨带、登山杖等。其中,外骨骼机器人更被称为“登山神器”,轻松拿捏“登山之旅”。
据介绍,该产品重1.2公斤,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可承受200公斤瞬时拉力。内置的AI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惯性导航模块,能在攀登陡峭的十八盘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续航时间达8小时,为佩戴者节省30%至50%的体力。在泰山景区,就有大约四五百台外骨骼机器人,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有体验过的游客表示,在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情况下,爬泰山会比不穿戴的情况下快至少一个小时。
除景区之外,在农业领域,工人借助外骨骼设备,轻松搬运农具;在养老护理领域,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现自主行走;在日常搬运场景中,有效降低工人腰部损伤风险。在杭州,春茶时就有不少茶农穿上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采茶,上山下山轻松不少;多家养老社区也引进了外骨骼机器人,赋能送餐、康复训练、搬运重物、登山助力等各个应用场景。
国泰海通研报称,未来,随着AI、材料科学的突破及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增长,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当前,外骨骼机器人已展现出了从特种到民用的发展特征,有望逐步向居家养老、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市场渗透。
相关概念股飙涨 伟思医疗较年初涨超七成
“外骨骼机器人不再是‘钢铁战衣’的科幻想象,而将成为大众消费的‘科技潮品’。”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外骨骼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因此,近期也有多家相关企业传出获得资金青睐的消息。比如,国内领先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傲鲨智能近日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新资金将加速其“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量产;优龙机器人也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级战略融资;程天科技亦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同时,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振江股份(603507)、翔宇医疗精工科技(002006)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到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链之中。其中,振江股份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计划2025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外骨骼机器人。
获各方面消息提振,二级市场方面,有多家概念股股价较年初已有大幅上涨。截至昨日收盘,信隆健康(002105)涨停,航天晨光(600501)涨幅超7%,慈星股份(300307)、振江股份涨幅均超2%,科大讯飞(002230)、埃斯顿(002747)、新兴装备(002933)跟涨。
虽说伟思医疗昨日股价迎来调整,跌1.26%收盘,但该公司股价较年初已上涨超70%;振江股份最新股价较年初上涨超20%;信隆健康走出2连板,两天累计涨幅达20.97%;航天晨光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384.75万元。
展望后市,据光大证券研报,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正进入高速增长期。去年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其中消费级场景占比持续提升。
该机构还称,叠加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外骨骼纳入高端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多地医保已将部分康复型外骨骼纳入报销范围,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整体来看,医疗康复领域,场景商业化成熟且受益于政策支持。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