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升级智能眼镜2 谷歌、苹果新品蓄势待发
商报讯(记者 苗露) AI眼镜家族有望迎来新的“家庭成员”。5月19日,华为召开新品发布会,对已发布的华为智能眼镜2进行多方面升级;5月20日至21日,谷歌将举行2025年I/O大会,或将展示搭载Gemini模型的AI眼镜原型;苹果也有望在2026年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
受近期AI眼镜发布消息的影响,昨日A股市场AI眼镜概念板块保持微涨,好上好(001298)、中光学(002189)、硕贝德(300322)、国脉文化(600640)等股领涨。同时,与之相关的光学芯片等关键环节下游企业也有望受益。
AI眼镜迎来新一轮新品潮
昨日,华为召开新品发布会,主打产品为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不过,在此前华为终端官宣的待发布新品中包含了“智能眼镜”,也赚足了“花粉”们的眼球。
不过在本次发布会现场,华为仅对此前已发布的华为智能眼镜2进行了升级,在外观上推出2025春季新款钛空圆框。在功能方面,持续打造华为智慧生活随身助手,不仅可以帮助使用者进行电话、信息接听,还具备颈椎健康管理功能,随时监控颈部状态。同时,此次升级还加入了三个新功能,即21种语言面对面翻译、同声传译以及头部控制接听功能。
时间往前溯回,Rokid创始人祝铭明在本月15日的Rokid Glasses新品沟通会上透露,过去三个月以来,Rokid旗下带显示的AI眼镜全球已交定金订单已超25万台,其中在线订单超4万台,今年内有望全部交付。祝铭明还透露,Rokid一次锁定约20万台的供应量,支付资金已超几亿元。
大洋彼岸的另一端,谷歌的2025年I/O大会将于5月20日至21日举行。在日前的直播活动中,谷歌方面曾表示,I/O大会将会介绍谷歌Gemini最新进展,“甚至会有很酷的Android演示”。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谷歌暗示将展示搭载Gemini的AI眼镜原型。
此前,Meta发布2025财年一季报,公司表示Ray-Ban Meta AI眼镜月活跃用户是一年前的4倍多。
今年4月,Meta在Ray-Ban Meta AI眼镜上全面推出实时翻译功能,覆盖所有市场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用户只要提前下载了相应的语言包,即使没有Wi-Fi或移动网络连接,也能够正常使用该功能。
此外,Meta计划在未来为智能眼镜引入“实时AI”功能。通过内置摄像头,智能眼镜将能够捕捉佩戴者的视野内容,从而实现基于实时AI的交互式对话能力。
同时,苹果也正加速布局可穿戴设备和AI硬件,预计2026至2027年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直接挑战Meta的Ray-Ban产品线,搭载自研专用处理器。
一直以来,AI眼镜都被认为是AI终端落地的最佳方向之一,用户可以第一视角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实时翻译、物体识别、智能问答等功能,未来有望成为用户全场景的智能助手。
今年以来,除去海外的Meta、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国内小米、华为、字节、AR四小龙等各大厂商都密集推出相关AI眼镜产品,且国内的AI眼镜已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此外,在功能体验方面,智能眼镜产品正从基础硬件叠加阶段,逐步向智能辅助与智能助理方向发展。随着GPT、Llama、Grok、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等模型不断更新升级,未来AI眼镜有望成为智能协同与计算终端,其起量或许会比预期的更迅速。
二级市场趋于活跃
随着近期AI眼镜相关信息的密集发布,A股市场相关板块也趋于活跃。
据同花顺(300033)数据,截至昨日下午收盘,AI眼镜概念板块收涨0.27%,近一月涨幅达2.26%,成分股中72只上涨。个股层面,好上好收涨5.05%,中光学、硕贝德、纬达光电涨超4%,国脉文化、佛塑科技(000973)、显盈科技(301067)、希荻微、商络电子(300975)、腾景科技等股涨超3%,还有宝泰隆(601011)、飞荣达(300602)、深康佳A等股跟涨。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内预计还有多个AI眼镜产品待发布。比如小米的AI眼镜产品可能在第二或第三季度期间推出,可能分为高端和低端版本,低端版本或通过国内供应链将价格压至千元以内,支持摄像头、音频模块及AI功能。还可能推出电子变色墨镜和彩色显示版本。其他厂商如豆包、Rokid、雷鸟、三星、荣耀、传音等也可能在2025年推出自己的AI眼镜新品。
目前,AI眼镜现已进入起量阶段,2025年更是有望成为产业爆发元年。而随着AI与大模型深度融合、光学与显示技术不断突破、轻量化与续航能力持续优化,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拓围扩大。有专业机构预测,2030年AI眼镜全球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500亿美元,也是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风口。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分析称,随着大厂新品密集发布,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张。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销售有望达到550万台,同比增135%,而中国供应链将占据50%以上份额。落脚到A股市场,可关注AI眼镜整机制造规模领先的企业,以及光学显示、语音交互、端侧算力等三大核心环节的零部件供应商。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