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企”金融暖风吹入“毛细血管
编者按:
6月2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中小微企业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遍布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量增、面扩、价降的积极效果,但未来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后,各家银行推出多项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仇兆燕
为解决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6月2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中小微企业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已近8个月,《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围绕让融资更加便利、产品更适配等,各家银行密集推出各项举措,在“益企”暖风助力下,中小微企业强信心、添活力,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沉到一线精准发力
据悉,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后,多家银行在总行、分行层面成立了相关工作专班,确定“时间表”“施工图”,统筹全行资源,提升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例如,平安银行(000001)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行长牵头的工作专班,公司、零售、风险、科技和内控条线共同参与,采取“创新产品”“降低成本”“科技赋能”“尽职免责”等举措,力求破解小微企业“难”“贵”“慢”“少”等问题。
兴业银行(601166)也迅速成立由总行行长担任组长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并增设小微外贸工作小组、民营经济小组,制定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项方案及实施细则,提出“4个方面、17项具体工作措施”,组织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确保全行思想统一,压实各方责任。
要想精准把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做好银企对接,快速识别风险苗头,就需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并开展“走千企访万户,深耕普惠金融路”专项活动,在嵊州,剡花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这项机制的受益企业之一。
“每天用掉的面粉就超过10吨,更不用说猪肉、梅干菜的用量了……”近年来,嵊州市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小吃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资金的助力下,剡花食品近年来的发展翻天覆地,小笼包日产量从原来的40万个,提升到100万个;产值更是由300万元一路飙升至1亿元。该公司董事长刘少君计划在3年内,要把日产能提高到500万个,努力打造行业头部公司。浙商银行绍兴分行金融顾问团队在开展“走千企访万户”专项活动期间,了解到企业有扩大融资需求,快速为其提供提额支持,进一步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贴合需求创新产品
在新疆,为有效破解区域内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设银行(601939)阿克苏分行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与当地政府专班开展多轮对接,协同各方,依托建设银行人工与数字化手段有机结合的柔性业务模式,创新推出“善营贷”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专属方案,成功为阿拉尔市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首笔信用贷款130万元,有效解决合作社资金周转压力。
在厦门,工行厦门分行结合厦门市税务局“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创新推出了新质e贷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短短几天时间就利用该产品为厦门某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信用贷款200万元,帮助该公司摆脱了因轻资产、重研发难以获得信用贷款支持的困局……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为服务好小微企业,当前各家机构不断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和手段。
据平安银行介绍,该行持续丰富抵押产品、担保产品、信用产品、科创产品及场景化开发。在抵押产品方面,该行持续推进住宅以外其他押品的扩容,增加厂房、仓储、写字楼、商铺等押品;在担保产品方面,推出低风险质押模式,与增信机构担保、合格法人担保模式同步推进;在信用产品方面,对于满足授信准入的客户,最高给予200万元的信用贷款,推动线上化、自动化;在科创产品方面,推出专利模式、科链模式、人才模式和员工持股模式,满足全生命周期科创企业金融需求;在场景化开发方面,推出双链(供应链、经销链)、双轻(方案轻、落地轻)模式,并持续优化传统小微经营贷产品,为客户量身打造适配的综合授信方案。
兴业银行则针对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日益增长、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依托“技术流”评价体系,创设推出“研发贷”特色产品,并以该产品为主要抓手,助力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浙商银行启动“善本信用工程”,对符合“浙银善标”导向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制“浙银善数贷—小微善数信用贷”产品体系,将金融资源精准导向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小微企业,有效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效,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重点领域重点支持
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逐步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并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截至5月末,兴业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项下,已为小微外贸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540亿元。”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原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基础上,该行增设涵盖业务、风控、产品、合规、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小微外贸工作小组,专项负责落实支持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要求,解决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推动工作落地实施;部署支持小微外贸融资对接工作。第一时间印发《兴业银行关于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外贸力度的通知》,要求分行对接省级外贸工作组及省级主管部门,主动获取外贸企业清单,组建懂国际业务的专业队伍,加快落实融资对接工作。创设推出“小微企业跨境融资”产品,以海关和外汇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向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纯信用出口贸易融资;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海关总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同合作推出“小微企业跨境融资—信保版”产品,提升客户融资便利性;积极打造“FICC电子交易平台”,并提供企业网银、兴业管家(单证通)PC端、兴业管家(单证通)移动端等多种交易方式,通过全流程线上化交易,降低小微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脚底成本”。
农业银行(601288)聚焦因外贸企业的订单信息、海关报关、货运单据等贸易全链条数据要素呈碎片化分布,银行的信用评估体系难以确认贸易真实性,对外贸企业的授信审核高度依赖货物抵押或第三方担保,小微外贸企业普遍陷入“贸易真实但融资可得性低”的困境,重点破局。
受国际形势影响,从事矿山设备、配件的生产和销售,产品远销美国和意大利等10余国的德昌天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出海订单账期延长,由于厂房和设备均已抵押,企业一下子陷入了资金短缺困局。农行四川凉山分行为企业搭建“绿色通道”,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放款,第一时间完成贷款资金投放,并针对企业汇兑损失问题,为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农行的150万元贷款7天到账,跨境金融服务直击痛点,汇率避险方案更让我们接国际订单底气十足!”该企业负责人朱应兵表示。
走深走实成效显著
在金融监管部门引导下,各家金融机构努力下,目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取得积极成效。
据悉,截至2025年3月末,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3万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近360万户。聚焦小微企业“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增强信用产品服务,普惠信用贷款余额1.62万亿元,占比44.7%;信用贷款客户246.9万户,占比68.7%。平安银行单户授信1000 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以下简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76.69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63.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2亿元,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发放614.02 亿元,同比增长22.5%,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截至5月,兴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超5600亿元,贷款户数23万户。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项下,已为5万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2700亿元。
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访6700万户经营主体,已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信用贷款。
(本报记者李林鸾、许予朋、胡杨、英草卓玛对本文亦有贡献)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