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强化创新 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

2025-07-01 11:18:44 来源: 金融时报

  养老金融正在迎来更多政策支持。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市民政局等联合印发《关于统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服务深圳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养老金融重点领域提出了六方面17条措施,旨在推动深圳加快完善现代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养老金融服务质效。据预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发展潜力较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多维发力,激发银发经济活力。”中国银行601988)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主任级研究员程宏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现养老服务可持续,需要充分发挥养老金融的基础性作用。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正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及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助力老有所养。

  多家银行围绕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例如,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601288)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为3166.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6%,客户数量及业务发展保持较高增速。建设银行601939)表示,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200亿元,母子协同拓展客户新增128%。

  在适老化服务方面,中国银行已建成敬老服务达标网点1万余家、养老服务示范网点超1000家。农业银行已完成2万余家网点的适老化改造。

  近年来,各大银行正在加大对养老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布局力度,服务供给更趋丰富多元,部分银行还形成了自身特色养老金融品牌。

  邮储银行601658)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构建“三横三纵”的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并推出“U享未来”个人养老金服务品牌,产品覆盖个人养老金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依托网点和线上渠道开展立体化投教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目前,多家银行已制定专门计划,聚焦养老照护、医疗康复、老年文体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加大对养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虽然多家银行机构已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合理满足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并且在养老产业信贷余额中有所表现,但与同属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信贷规模相比,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需明显加大。”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养老金融业务主要涉及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涵盖从账户管理到投资,再到适老化改造,以及养老行业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目前来看,尽管银行业已在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领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养老产业金融领域还需探索更清晰的融合路径。

  “《意见》的一个亮点在于强调发展养老产业金融,提升银发经济供给。”程宏宇表示,具体包括:加大对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支持,探索收益权质押等融资模式;对于医疗保健、老年旅游、抗衰老、智慧养老等产业领域,提供“共同成长式”金融服务;对于养老产业园区,参与品牌化建设,形成“深耕康养”产业集群;拓宽银发经济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专家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持续优化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特别是应加大对养老产业、养老服务机构的金融支持,提升养老供给水平。例如,银行可针对养老社区、康复医院等开发和运营,联合保险机构提供养老社区建设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养老REITs+银行理财”等金融支持;可针对智能养老设备研发、养老服务软件开发等,提供“养老科创产业基金+研发贷”等投贷联动支持。

  接下来,养老金融向何处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银行对养老产业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包括养老产业界定不明确,银行无法给出信贷增长和考核指标;多数养老企业以轻资产运营,缺乏土地、房产等重资产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授信的基本要求;应收账款融资、企业债等方式尚未在养老产业大规模铺开,产业难以实现真正融合。

  “‘创新’是破解之道。”程宏宇表示,金融机构接下来可探索养老金融与其他金融的多元融合,科技金融要加强对人工智能(AI)智慧养老产业、智能助老设备等支持力度;绿色金融要将养老金融与期限较长的绿色金融项目匹配对接,提升养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普惠金融要加大对普惠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养老配套服务融资支持;数字金融要鼓励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优化老龄人群金融服务便利度和安全性。

  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建议,银行应全方位强化养老金融服务。一是建立专业服务机制,二是创新金融产品,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四是搭建服务生态圈,强化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同业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等的紧密合作,提升养老金融的专业服务能力,拓宽资金来源、强化风险分担机制。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