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金融行业双周报:银行板块反复活跃,券商半年报预喜
2025年7月11日,东莞证券发布了一篇保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银行板块反复活跃,券商半年报预喜。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截至2025年7月10日,近两周银行、证券、保险指数涨跌幅分别+2.16%、+1.15%、-1.24%,同期沪深300指数+1.62%。在申万31个行业中,银行和非银板块涨跌幅分别排名第18、27位。各子板块中,民生银行(600016)(+13.50%)、中银证券(601696)(+10.03%)、中国太保(601601)(-0.05%)表现最好。 周观点:银行:本周银行板块再度走强,四大行股价再创新高,带动指数震荡上行。受到宏观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整体经营业绩边际下滑,但是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来看,银行板块ROE仍能维持10%以上,处于中上游水平,盈利与分红韧性优势凸显。银行经营面或将继续受到政策托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导向有望推动信贷投放实现温和修复,而净息差也将受益于监管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呵护压力减轻。展望后市,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仍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核心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扭转,险资、被动资金等增量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配置需求就会持续存在,同时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也将加速资金向显著低配的银行板块倾斜,该逻辑在强化分红、驱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红利与稳健基本面的共振下,正推动银行股实现估值重塑。
证券:7月11日,券商板块盘中上涨超4%,或与部分券商业绩预喜有关,目前红塔证券(601236)、国盛证券、哈投股份(600864)和国泰君安国际均已发布业绩预报,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至+55%、+78.25%、+233.1%、+161%至+202%,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开户数同比增长32.8%,市场交易量攀升,再融资规模回升,上市券商中报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除了中报业绩,近期稳定币概念对证券板块也有一定催化,国泰君安国际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将其现有证券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及相关意见服务的综合牌照,成为首家获此全方位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资格的香港中资券商,驱动资金对券商、多元金融等细分板块的追捧。建议后续重点关注中报业绩以及稳定币主题对券商板块行情的催化。
保险:近期,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向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偏离账户的资产负债和投资收益实际情况,随意抬高分红水平搞“内卷式”竞争,扰乱人身保险市场秩序。该政策有效遏制了部分中小险企通过承诺高分红揽客的激进策略,大幅降低了行业恶性价格战风险,通过优化行业格局,使得头部险企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展望后市,随着保险行业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战略转型不断深入推进,保险板块中长期有望演绎“资负共振”逻辑实现估值修复。一方面,分红险等收益浮动型产品持续发展,推动险企从刚性兑付向“保证收益+分红浮动收益”模式转变,助推负债端成本改善。预计下半年预定利率将进一步下调,或触发三季度“炒停售”保费放量,行业利差损风险将进一步减轻。另一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入市政策持续松绑,今年以来险企频频举牌银行股,银行板块今年以来强势的行情以及稳定分红将有望增厚险资收益,强化险企投资端的稳健性。而从资金面来看,非银板块长期处于显著低配状态,公募基金考核新规改革有望催生补仓需求,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601128)、招商银行
(601998)。保险:中国太保
(601211)。
风险提示: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银行海外业务收益受损、风险敞口扩大的风险;关税战贸易战扰乱产业链供应链,银行对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回笼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代理人流失超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导致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