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铁大会触摸中国创新脉搏,中国高铁领跑全球

2025-07-12 20:35:26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张智
利好

  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面对行路上的天堑,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二百年前,全球首条铁路诞生,至此拉开世界交通的新篇章。如今,乘着高铁穿行于成都等地区的“蜀道”,山川之美不变,但速度和便利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高铁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高速铁路创新发展。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彰显了中国在世界高速铁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合作交流,以创新发展赋能美好生活,为世界高速铁路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铁科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雪松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

  今天,全球高铁网络已经延伸到了65000多公里,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而中国仅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建成了48000多公里的高铁线路,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

  以技术带动发展

  彼时,当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线路以时速300公里连接起巴黎和里昂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在,高铁让跨国、跨省通勤成为可能,在欧洲,早上在巴黎喝咖啡,中午到柏林开会议,晚上回到家里和家人共进晚餐;在亚洲,中国的“八纵八横”高铁网,把大江南北紧密连接在一起,偏远地区的人们走出了大山,城市的资源辐射到了乡村。高铁有力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仅仅过去15年多一点的时间,高铁里程就将在今年年底达到5万公里。通过有效连接中国主要城市,它在凝聚力和经济发展方面开辟了新前景。”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长达维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人介绍,中国高铁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同时形成了完备成套的高铁技术体系,覆盖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各个领域,研发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当前,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可达10000列,动车组单日发送旅客可达1600万人次,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已超229亿人次。

  高铁加强了东、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交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支撑保障,加强了城市群联系,促进了城乡融合,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与高铁开通前相比,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分由12小时左右缩短到最快4小时18分钟,北京到广州的运行时分由21小时左右缩短到最快7小时16分钟,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广大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

  同时,高铁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催生“高铁+旅游”等新产业300832)新模式。例如,张吉怀、贵南高铁开通,湖北恩施、贵州荔波等多地旅游客流“井喷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坚持创新发展,树起高铁技术国际标杆。

  “当前,中国已经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系统性完善了高铁技术标准体系,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铁科院标准所正高工邢彤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一个亮点是,此次大会上,常导高速磁浮车、超导高速磁浮车及常导中低速磁浮车实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室外展区集体亮相,集中展现我国在磁浮交通领域的卓越创新成果与领先技术实力,吸引国内外众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以及观众驻足观摩。

  其中,常导高速磁浮车实现了系统集成、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等成套工程化技术突破,最高运行速度可达600km/h;同时,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CR450列车也惊艳亮相。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创新技术将推动高速铁路从“速度象征”向“智能、绿色、安全”现代化交通工具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持续释放影响力

  在世界高铁大会上,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用中文致辞,表达了他对于中老铁路诚挚的感情。

  “我作为曾经参与策划老中铁路建设的人员,非常高兴地看到老中铁路成为现实。老中铁路建设的成功完成了我们的夙愿,实现了我们的铁路梦。这不仅是一条连接老挝和中国的战略通道,更是一条通过中老两国走向外部世界的黄金通道,体现了世界互联互通的高瞻远瞩的政策方针。”宋玛在致辞中表示。

  不仅是中老铁路。当前,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持续释放影响力。

  从雅万高铁智能客站的技术输出,到中吉乌铁路的互联互通,中国提出的标准互联互通方案,正为东南亚国家降低高铁建设门槛,推动区域铁路网络协同成网。

  正如张国清在致辞中所说,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化合作对接,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积极发展双多边铁路合作。推进互联互通,统筹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同时,加强技术共享,愿与各国分享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运营方面的经验,共同推动前沿技术在铁路领域广泛应用,以数智化赋能铁路创新发展。此外,服务美好生活,统筹重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实施,更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高铁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金色纽带’。”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技术标准所所长高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此次高铁大会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铁路部门进行会谈,就跨境运输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事宜达成了广泛共识,并签署合作文件,将有力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不仅如此,在绿色转型方面,中国氢能源动车组实现1200公里零排放运行,以氢能技术开启轨道交通“零碳时代”;中国核动力机车构想,更以前瞻性探索为未来能源应用提供了想象空间;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方案共同勾勒出绿色交通的多元路径。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推动轨道车辆可回收利用率持续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使重载货车减重达20%。这些技术创新正在重塑高铁的环保形象,使其成为绿色交通的重要支柱。

  在市场适应性创新方面,中国自适应改进设计理念破解了高速与低成本运维的矛盾;在社会效益方面,高铁建设正从单纯追求速度规模转向兼顾社会公平与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亚洲模式在此方面处于领跑地位,中国高铁每投资1亿元可创造600个就业岗位,并有效促进脱贫地区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彰显了“乘数效应”。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让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更高、时间成本更低,高铁“乘数效应”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独特范例,它将现代化和传统完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全球合作新阶段的象征,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新工业时代快速增长和国家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标志,中国坚定地制定着全球的标准,并分享自己的经验,也激励着世界各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在共同的未来的画卷上,我们必将绘就共同的宏伟篇章。”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巴克特·托罗巴耶夫在致辞中表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