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基孔肯雅热以轻症为主,可防可控

2025-07-22 20:43: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

  7月21日深夜,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致市民朋友的倡议书”,倡议书表示,广东近期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号召大家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截至7月20日,根据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信息,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疫情形势引人关注,基孔肯雅热,这一源自非洲、南亚与东南亚的疾病,其关节疼痛症状尤为突出,甚至被传“疼得直不起腰”。那么,基孔肯雅热究竟有何特性,关节疼痛情况如何?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在传播途径和症状上有何异同?若出现发热、关节剧痛等疑似症状,应如何科学应对?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周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本次疫情呈现明显地域聚集性,90%以上病例集中在佛山顺德。而且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和流行时间相近,临床表现亦类似。尽管报告的基孔肯雅热患者目前以轻症为主,应加强蚊媒控制力度并做好自我防护,以减少疫情扩散风险。

  “疼得直不起腰”是真的吗?

  《21世纪》:广东省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已报告超2000例,但均为轻症。与往年相比,本次疫情在传播速度、地域分布或病毒特征上是否有新的变化?

  周浩:基孔肯雅热实际上是一种输入性疾病,主要在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流行。以往我国输入病例的主要来源为东南亚、南亚及非洲,如缅甸、印度、泰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暂未查询到2024年广东省本地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报告,公开资料也未显示2024年广东曾出现本地疫情,因此缺乏同期可比数据。

  值得警惕的是,本轮佛山疫情相对集中,90%以上病例出现在顺德,禅城、南海等地也有病例检出。此次疫情以轻症为主,佛山市2025年7月20日通报表示,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21世纪》:网传“基孔肯雅热让人疼得直不起腰”,这一说法是否准确,该病的关节疼痛与其他疾病有何不同?

  周浩:“基孔肯雅”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的Swahili土语,形容病人因关节疼痛而弯曲的特征体态。

  在发热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病情发展迅速,疼痛呈“爆发式”,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剧痛是其特征之一。

  《21世纪》:临床上,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疼痛的情况是否常见?

  周浩:从报告的佛山病人情况来看,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以及头痛乏力等。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小部分有高热,2到3天退热。皮疹一般在第一天到第三天出现,主要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大部分是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而关节疼痛则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也比较快,关节皮肤温度升高但无明显潮红。此外,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的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21世纪》: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在传播途径和症状上有何异同?

  周浩: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即俗称的“花斑蚊”),不会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染。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亦类似,与登革热较难鉴别。其中,基孔肯雅热的发热时间可能更短,但关节痛持续时间更长,且出血倾向较轻。

  《21世纪》:患者自行区分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是否困难?

  周浩:确实困难,两者症状相似,因此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

  无特效药也无疫苗,如何应对?

  《21世纪》:若出现发热、关节剧痛等疑似症状,应如何科学应对?

  周浩: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确诊后,需加强患者生活区域的灭蚊工作,从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两方面入手,提高防控效果。

  《21世纪》:基孔肯雅热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周浩:基孔肯雅热其实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通常而言,患者在发热器应卧床休息,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同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具体治疗则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降温、止痛等。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极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颅内压增高时,需进行相应治疗。通过对目前出院病例的临床观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一般发病后4日内在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若长时间关节痛可能需要康复治疗。

  《21世纪》: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患者是否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周浩:各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人群均可感染,儿童感染后症状一般比成人轻。人群感染病毒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一段时间后抗体滴度下降。存在重复感染或不同毒株交叉免疫的情况,同一毒株再次感染风险小,但不同毒株间有交叉感染的报道,但多为个案报道。

  这不同于登革热,未见发现像登革病毒那样不同毒株交叉感染后感染加重的情况。因为登革病毒存在四种血清型,分别是DENV-1、DENV-2、DENV-3、DENV-4。在感染某一血清型后,患者通常对该型病毒产生稳定免疫力,但面对不同血清型时,甚至存在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即先前感染一种血清型后再感染另一种,可能导致病情加剧。

  《21世纪》:基孔肯雅热是否存在向其他城市扩散的风险?

  周浩: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与登革热相似。蚊媒相同,传播周期重叠。登革热防控措施可直接降低基孔肯雅热风险,其中有症状感染者的及时检测、疫区入境人员筛查和蚊虫控制是关键。如果蚊虫清理工作不到位,疫情扩散的风险将增加。

  《21世纪》:隐性感染者究竟该如何鉴别?

  周浩:隐性感染者的具体比例尚无确切数据,但对有症状感染者的及时检测确诊,蚊虫防护及周边地区的“灭蚊”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阻断手段。

  《21世纪》:疾控部门倡议“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对于社区、家庭和个人,您认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有哪些?

  周浩:首要的是控制传染源,患者尽量就地治疗,以减少传播机会。在患者病毒血症期间,应予以防蚊隔离。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

  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个人生活场所应有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同时消灭蚊虫和清除蚊虫孳生地,清理居住地室内外(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