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AI+金融” 构建金融教育新范式

2025-07-24 07:05:14 来源: 新华日报

  □ 周子卜

  当前,人工智能不仅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未来学校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已经深入到教育理念、教育文化和教育生态之中。面对新时代新需求,高校金融教育需加速数字化转型,推进“AI+金融”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数字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为服务国家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紧扣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等交叉专业,着重培养兼具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经济学背景的综合型人才。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根据学生兴趣、未来就业方向设置“金融科技”“金融产品设计”等人工智能相关选修课程,同时,除基础操作性或验证性实践课程外,适当增加金融交易模拟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挥人工智能优势,通过智能备课、答疑等功能,以智能助教形式完善金融知识体系,并根据学生差异性设置个性化需求端口和学习方案。同时,积极搭建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教学服务,形成高频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重塑金融业态,推动高校金融教育革新。高校应与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合作共建“AI+金融创新实验室”,以真实金融实践场景、案例还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开发智能教学及实践平台,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定期开展金融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并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产教融合云平台,确保校企教育资源、科研成果、人才需求等信息的高效流通;构建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定期对产教融合成效进行评估,确保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在良性互动中实现人才供需平衡。

  完善师资建设,培育教育核心力量

  师资建设是提升高校金融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培育教育核心力量。引进高水平人才。高校应积极引进海内外杰出金融人才开展课程教学,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AI+金融”专题讲座,帮助师生及时了解金融行业发展动态,与本校专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从行业需求入手加强人才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与金融企业或机构合作,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优势;引入项目实战训练活动,由教师参与企业金融项目,在实战中提高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国内外金融教育论坛、培训,在学术研讨中开阔教师视野。

  (作者为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创新精神引领下高校金融学智慧课程建设与实践——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图谱”〈JG2024-0570〉研究成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