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荷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助力高空救援装备技术标准建设
2021年1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出战略性部署。《规划》明确提出以现代化科技装备支撑国家应急能力建设,要求全链条强化应急救援技术标准体系、全方位提升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水平、全流程优化应急救援协同作战机制。这标志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迈入以“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确定了“平战结合、科技赋能、快速响应、精准救援”的现代化救援理念。
为深入贯彻《“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关于“构建智能化、专业化救援装备体系”的战略要求,有效解决大载荷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面临的作业标准不统一、跨部门协作低效等难题,建立一套兼具技术前瞻性、安全冗余度、操作标准化的无人机救援系统技术要求,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归口管理,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牵头,会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安徽徽光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青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正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河智能(002097)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科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天火箭(003009)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东鑫智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鸿鹄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行业智库、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共同组成编制组,联合开展《大载荷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技术要求》的研制。
图为《大载荷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技术要求》封面
《大载荷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技术要求》在明确系统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对其功能、性能、代号和型号、试验方法等核心要素进行了全面规定。该标准首先在一般要求上对无人机的标识、外观装配、硬件配置、应急救援任务模块提出4项基础要求;其次在功能要求方面,规定了大载荷无人机的自检、遥控、飞行、保护4项核心功能;同时明确了大载荷无人机的适用海拔高度、使用高度、飞行速度、续航时间等16项关键性能指标。标准还规范了大载荷无人机的代号和型号的编制规则,并制定了大载荷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技术要求的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具备可验证性。
该标准的发布,不仅为无人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依据,更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装备认证、任务部署和效能评估上确立了规范化标准。通过推动救援场景拓展、优化协同作业模式、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产业生态,这一标准将有效促进我国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向标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