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模增长背后推手:对公存款“搬家”

2025-07-25 05:05:1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静

  ● 本报记者李静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一度突破31万亿元,多家机构预计年内有望冲击33万亿元大关。此轮理财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存款“搬家”至收益率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企业端理财需求激增是银行理财规模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多家理财公司将同业存款利率作为定价锚,通过实现目标溢价,来吸引存款持续流入。然而随着利率不断下行,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逐步收窄,理财产品相较存款的收益优势正在不断减小,理财公司让产品收益率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

  企业端理财需求激增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持续扩容,规模一度突破31万亿元大关。尽管季末资金回表等因素会带来短期扰动,但市场对后续理财规模增长持乐观预期。业内人士预计,年内理财规模将攀升至33万亿元。

  持续走低的存款利率为银行理财市场提供了长期增长动能。“理财产品相较存款具有明显的收益优势。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迁移的趋势有望延续。”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从资金结构来看,居民端存款向理财的转化呈现渐进式特征。“虽然居民理财规模在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稳。”上述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分析称,“活期存款利率一直以来就不高,活期存款资金对利率敏感度较低;而定期存款客户受产品期限约束,往往要等到产品到期后才会进行资产再配置,这使得居民端存款向理财产品难以出现爆发式迁移。”

  真正的增长亮点来自企业端。与居民存款不同,对公存款利率会即时调整,一旦存款利率下调,对公存款就会向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迁移,这使得企业的理财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业内人士介绍,企业客户对银行理财的核心诉求聚焦于安全性与流动性,尤其倾向于配置以同业存单等高安全性资产为主的理财产品。

  定价锚转为同业存款利率

  目前理财公司对存款替代类理财产品多采用以同业存款利率作为定价锚,在此基础上设定目标溢价,形成具有持续吸引力的收益优势。

  “受去年底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倡议落地影响,目前我们常规可获得的同业存款利率是1.45%。以此为定价锚,我们将可类比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调高30-40个基点,这类理财产品费前收益率在1.85%左右,费后收益率在1.65%左右。”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负责人说。

  事实上,存款替代类理财产品的定价锚在这两年发生了转变。“之前银行理财可以通过保险专户的形式配置一般性存款,当时理财公司多以一般性存款利率作为定价锚,但是这类操作在去年初被叫停了。此后理财公司通常以自己可以配置的同业存款利率作为定价锚。”上述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比较,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为1%-1.5%。对比存款替代类理财产品,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多为1.15%-1.5%,风险等级较低的短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多为1.8%-1.9%。

  打响收益率保卫战

  对理财公司而言,存款利率下行既带来了理财规模增长的幸福,也带来了收益率达标难度加大的烦恼。

  “一方面,存款作为理财产品重要配置资产,其利率持续下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另一方面,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收窄正逐步压缩理财产品与存款的收益率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替代品的投资者,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达成要求显著高于对超额收益的期待。”东南部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说。

  面对这一市场环境,理财公司正在积极调整策略。例如,在全市场范围内挖掘低波动稳健资产,包括收益率较高的优质非标资产、摊余成本法债券型基金,同时突破对票息策略的依赖,加强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债择时配置能力。

  然而,市场风险不容忽视。持有期90天以内的短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凭借较高收益率和良好流动性,近两年规模快速增长。相比之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持续下降。但是,短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良好的收益表现是基于较好的债市行情,一旦债市调整,其将面临较大回撤风险。

  多位理财人士建议,随着固收类资产收益挖掘越来越困难,投资者应适当关注通过丰富资产类别来获取收益的理财产品。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