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A,会擦出怎样的商业火花?
当AI的智能因子注入5G-A的技术肌理,它所带来的仅仅是性能参数的优化,还是足以重构整个通信网络的底层逻辑?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5G-A(5GAdvanced)作为5G的演进与升级,正成为通信领域的新焦点。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当两者相遇,一场深刻变革悄然发生,当整个行业都在热烈讨论5G-A将为AI的发展插上怎样的翅膀,一个同样值得深思的问题却悄然隐没在喧嚣之中,当AI的智能因子注入5G-A的技术肌理,它所带来的仅仅是性能参数的优化,还是足以重构整个通信网络的底层逻辑?
AI之于5G-A,究竟是让其在“连接”的赛道上跑得更快,还是为其开辟了通往“智能中枢”的全新航道?
我们习惯了用“更快的网速”“更低的时延”来衡量通信技术的迭代,AI之于5G-A,究竟是让其在“连接”的赛道上跑得更快,还是为其开辟了通往“智能中枢”的全新航道?
拆解AI:通信能力的“补齐”
2024年3GPP已经完成了Release18的工作,预计在2025年底完成Release19的发布,这标志着5G正式进入5G-A阶段。5G-A为社会提供了多重价值,首先是高速率、低时延和无处不在的连接能力;二是各种创新信息技术的融合;三是为行业服务的能力底座。5G-A在速率和智能化上都实现了重大升级,据统计,5G-A实际速率已达3-5Gbps,未来有望突破10Gbps,相比传统5G网络提升10倍。
同时,作为5G的演进版,5G-A(5G-Advanced)通过多频段聚合技术,将峰值速率提升至10Gbps,时延压缩至4毫秒,并首次引入“通感一体”能力,基站既能传输数据,又能像雷达般感知环境。这一特性为AI的“感知智能”提供了物理基础。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300余个城市实现覆盖,用户数突破1000万,三大运营商也发布了主套餐。从政策层面来看,《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要在2025年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5G-A超宽带特性规模覆盖;《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则要求推动5G-A与AI深度融合。
从技术拆解看,人工智能是一种使机器能够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让它们能够处理学习、理解、解决问题、感知、决策和自主等任务。
AI算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其中,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强大的方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种不同层的神经网络,如MLP、CNN、RNN、Transformers,已经证明了AI在感知、预测、决策和优化方面的强大能力,这些能力已经在医疗、金融、交通、社会治理等行业中显示出了价值。
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处理从各种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来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感知世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甚至超越人类,直接从网络空间获取信息。
同样,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相关数据来创造新内容,这种能力可以适应和扩展到不同的领域,如文本、音频、图像、视频。在创意领域,为艺术家、设计师、作家、音乐家提供创作灵感,帮助他们快速生成创意内容;在教育领域,生成教学动画、个性化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从网络演进内生动力来看,5G-A与AI的融合,在网络演进需求和实现卓越网络性能方面具有变革性潜力。AI技术可以用于以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整个链路或系统中的多个功能模块,从而改善整个端到端通信系统。通过结合5G-A和人工智能的先进能力,网络可以实现有效性、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升,满足不断增长的连接需求。
其中,在高效资源利用上,在5G-A中,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连接需求,尤其是在密集城区、工业物联网(IoT)应用和高流量环境中,高效的资源利用至关重要。AI在优化频谱、带宽、基础设施等关键网络资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运营上,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对于确保用户获得持续可靠的服务等级至关重要,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等关键指标。对于5G-A来说,由于网络支持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QoS优化尤为重要,它既能保证用户体验,又能平衡网络负载。
在网络自动化上,智能算法可以显著提升网络性能,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新业务上线效率。同时,人工智能将推动网络运维实践向L4/L5级发展,帮助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收入。
中国移动(600941)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大鹏表示,“5G-A在连接、算力和数据三方面为AI提供支撑,推动5G-A和AI深度融合,从而使AI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工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融入叠加:运营商新服务“抓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从4G到5G,运营商主要通过流量经营来管理数据业务。在5G-A时代,利用AI技术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的分配,对于满足不同用户等级、不同业务类型、中高速移动场景、高容量场景的差异化体验需求至关重要。通过网络感知、体验保障、体验评估等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
5G-A时代,利用AI技术动态调整网络资源分配,成为满足不同用户等级、业务类型以及多种场景下差异化体验需求的核心手段。通过网络感知、体验保障、体验评估等技术的协同作用,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个性化网络体验管理体系。
网络感知方面,智能网络感知模块已具备强大的业务识别能力,支持数以万计的业务识别,涵盖国内外主流业务及具体APP,整体感知率超过95%,为精准的网络资源调配提供了坚实基础。
体验保障环节,基于网络感知结果,无线侧和核心网侧分别采用精准业务识别、多目标优化业务保障、多频智能协同以及基于NWDAF的网络智能等技术,为不同业务提供针对性保障策略,确保用户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获得稳定、优质的服务。体验评估则依据不同业务特点制定QoE评价指标,从多个维度对视频、即时通信等业务进行全面评估,并形成统一标准分或平均意见得分(MOS),为网络优化和服务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新技术推动上,多媒体大模型、AIAgent、DC数据通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引领通信行业从传统音视频向多模态、交互式方向迈进。以中国移动为例,2023年联合合作伙伴推出5G新通话服务,并在年底完成全国31个省份的新通话网络一期建设,支撑点亮屏幕、趣味通话、明星来电、AI速记、通话字幕、智能翻译等六大新通话业务场景上线。
面向TOB场景,随着5G技术发展和网络建设完善,5G在工业数智转型中取得显著进展,但在生产控制环节,由于工控业务对网络确定性要求极高,传统5G技术面临挑战。
目前,运营商基于网络和AI新能力,针对个人客户和行业客户推出多种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多元收益增长。
针对个人客户,运营商通过能力服务、应用融合服务和终端融合服务等方式收取费用。例如,在5G新通话中收取功能费、服务费;为视频、直播等应用服务商的客户提供网络保障服务并收取应用收入分成;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终端厂商的高端终端提供网络保障服务并收取终端销售收入分成。
针对行业客户,运营商除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5G+DICT解决方案外,还推出轻量化、标准化、紧密协同的产品服务。能力调用服务通过API调用方式为客户提供切片、边缘计算等能力,按调用类型和次数收费;任务式服务整合多种能力资源,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任务式服务,按任务调用次数、时长或数据量付费;业务协同服务与客户共建智能化应用,共享收益,根据网络建设成本和客户业务运营效果获取收入。
华为公司副总裁、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表示,5G-A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加速发展,移动AI时代已急速到来。其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大幅提升生产力效率;融入企业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
在北京,工体元宇宙中心基于中国移动5G-A网络的元宇宙,已经为工体的观众提供了数实融合的新体验;在首钢乐园,沉浸式高密度的SoReal竞技游戏试点,通过5G-A网络可以同时支撑数十个玩家在虚拟空间里畅享游戏体验。中国移动正发力5G-A×AI应用,其构建5GXR、AI智能助理、裸眼3D等AI产品族,通过全面接入AI大模型,实现产品的功能重塑、流程重构、机制重建。
在浙江,中国电信(601728)在金华工业园区实现了5G-A网络的覆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还使得企业能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应用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九大5G-A应用,为低空经济、制造、能源、仓储等行业客户提供高可靠远程控制、高精度数据采集、低成本泛在物联等解决方案;满足个人客户对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新场景需求。
在山东,中国联通(600050)在青岛完成了5G-A通感一体技术试点,在青岛流亭机场使用业界领先的5G-A自发自收通感一体化基站,对低空无人机轨迹进行精准探测和记录,能够有效获取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数据并进行预警,实现低空物流、“黑飞”监控等应用能力。
总之,在5G-A时代,AI技术与网络的深度融入叠加,为运营商在提升网络体验、创新通信服务、赋能工业转型、实现绿色节能以及拓展商业模式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抓手。运营商应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推动通信行业持续繁荣发展。
释放乘数效应:开垦智能化“新路”
5G-A与AI的融合,犹如一场化学反应,产生了令人瞩目的乘数效应。这种效应放大了每项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影响,加速了创新步伐,提高了整体效率,极大地增强了客户体验,还孕育出众多新型商业模式。
中信科移动客服中心总经理李铁钧表示,随着AI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网络建设和运维优化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运营商需要构建虚实无界的融合网络体系,该体系能够实现网络虚拟孪生、自我感知和智能决策。自智网络是通信网络长期演进的必然方向,不仅能提升网络性能、降低运维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通信体验。
李铁钧指出,当前通信产业自智网络正处于由L2/L3向L4演进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自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跨专业、多域的预测式主动闭环管理,并借助AI大模型与智能体协同,具备类人决策能力。以上工作为网络向高阶自智和6G演进奠定了基础。
5G-A中的移动AI代表着变革性的进步,测量精度、故障预测可靠性和事件预测能力的提升便是有力证明。开发将预测结果集成到网络决策过程中的稳健框架,是实现这些优势的关键。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增强AI模型对各种部署条件的适应性,同时确保一致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将AI驱动的洞察能力嵌入5G-A的核心,行业正朝着实现更智能、更自适应、更高效的网络愿景稳步迈进,为未来的移动管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真正的互联铺平道路。
据沙利文预测,2025年全球移动智能体活跃数量将达60亿,5G-A商用带动AI智能体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当AI与5G-A的融合进入深水区,其影响将超越技术层面,成为推动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乃至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核心引擎。
这种“双向进化”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感知-决策-执行”无缝闭环的智能世界。5G-A为AI提供“神经传导般的实时连接”,AI则为5G-A注入“大脑般的自主进化能力”,二者共同支撑起从“数字孪生”到“元宇宙协同”、从“工业自动化”到“全域智能服务”的未来图景。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