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通信行业周报:算力的“三维”共振
2025年8月17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通信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算力的“三维”共振。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当下整个算力行业投资进入白热化阶段,海内外CSP巨头厂商资本开支向AI算力的倾斜已十分明显,市场中光通信以及近期液冷等算力基础设施的行情均说明算力板块正迎来真正的成长春天,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来展望市场未来走势。 【宏观层面:北美降息预期强烈,放大成长股长期价值】 伴随美国通胀数据回稳,美联储降息预期愈发强烈。本周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重申,美联储将在9月份的下次会议上将利率降低半个百分点,并呼吁采取一系列降息措施。而降息将对以科技为代表的成长板块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一方面,当前AI企业在“重资产建设”与“高强度前期投入”阶段投入较高,降息带来的债务成本降低可减轻财务压力。另一方面,低成本融资刺激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或并购,加速技术落地和市场扩张,强化长期增长逻辑。
【中观层面:AI算力投资+应用闭环】
AI应用现盈利拐点,领先厂商依托头部优势向垂直领域渗透。回顾AI应用进展,今年以来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用户使用量提升均已进入明显加速阶段。从技术侧看,大模型迭代加速,且向多模态场景加速渗透;从用户数看,GPT一年内用户数量已翻四倍,周活跃用户超7亿,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网站;从盈利能力看,GPT5自发布48小时内API流量实现翻倍,巨头AI应用盈利拐点已至,商业模式已经由早期的“投入试验”阶段向“生态闭环”迈进。头部企业将依托其在AI领域优势持续渗透其他垂类场景,抢占市场份额,如OpenAI已计划进军消费类硬件、脑机接口、太空算力和社交媒体领域。
投资持续强化,算力已成为硬通货。近期海外CSP各巨头AI算力部署计划持续超预期已是对算力需求的最有力说明,如Meta于7月宣布将建造全球最大数据中心集群,其中Hyperion数据中心未来计划扩展到5GW规模;OpenAICEO奥尔特曼更是在本周访谈中强调“由于产能受限和GPT运营需要更多GPU,OpenAI计划继续筹集数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AI已成为巨头输赢的主导主题,企业布局AI重要性凸显,如广告公司WPPPLC与宏盟集团因面临未来可能被Meta通过AI实现广告创作全面自动化的困境,年初至今股价分别下跌超过50%、15%。而算力又是巨头占领AI高地的重要支撑,各大厂商谁先搭建最先进、最大型的计算集群,谁就更有可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从而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算力已成为最重要资源,各大巨头的AI“抢凳子”游戏正式开始。
我们认为,目前整个AI算力行业“算力基建投入→应用变现→垂类领域扩张→再投资”的逻辑闭环再次得到强化,同时“算力优势→AI应用优势→市场优势”强调巨头算力军备竞赛紧迫性,两条逻辑链交叉印证,产业景气度已清晰明确,算力将成为未来重要资源之一。
【微观层面:强者恒强,创新不断】
行业格局稳定,上游寡头格局已成。从国内海外算力链看,算力上游光模块市场已形成高度稳固的寡头竞争格局,国内相关企业在全球优势明显。如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天孚通信(300394)等通过深耕专业领域,且与海外客户保持多年深度合作形成“技术+客户结构领先”的卡位优势;光模块上游细分领域如仕佳光子、长芯博创(300548)、源杰科技等在垂直细分领域构筑技术护城河。其卡位优势的本质在于,海外头部客户出于安全性、稳定性及产品一致性的考虑,与核心供应商深度生态协同,使得新进入者面临技术专利封锁、客户验证周期及产能规模等多种壁垒,最终强化““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我们认为,未来相关企业的股价驱动因素将由业务驱动转向业绩+估值的双击,在增量资金入市的背景下,算力龙头个股有望成为新的抱团方向。
企业创新不断,头部企业构建技术护城河。从产业进展看,算力基础设施升级同样呈现较明显趋势。光通信向高速率、高带宽、低功耗等方向演进,CPO、OIO等新方案出现提升光的渗透率,Scale-up持续强化,未来将出现多场景并存局面;其他基础配套如液冷方面多条创新路径并行演进,主要分为冷板式液冷、单相浸没式液冷、多相浸没式液冷与喷淋式液冷:
冷板式液冷:通过液冷板将发热器件热量间接传递给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体,通过冷却液体将热量带走。该方式为非接触式液冷,行业研究经验积累较深,成熟度最高,是提升能效、降低运行费用和TCO的有效方案,但其未能实现100%液体冷却。
浸没式液冷(单相):以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将发热器件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发热器件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其中作为传热介质的二次侧冷却液仅发生温度变化而不存在相态转变,具备节能、紧凑、高可靠、低噪音等优势。
浸没式液冷(两相):与单相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传热介质的二次侧冷却液在热量传递过程中发生相态转变。
喷淋式液冷:面向芯片级器件精准喷淋,通过重力或系统压力直接将冷却液喷洒至发热器件或与之连接的热导元件上,与浸没式同实现100%液冷,但节能效果差于浸没式。
我们认为,目前以冷板式为主,而未来直接接触式的浸没式液冷将成为液冷最终方案,且将逐渐从单相向两相转变。且液冷系统设计复杂制造工艺,率先具有技术卡位优势、具备全链条解决方案的厂商将具有显著优势,其发展与演绎周期类似2023年的光模块。
综上,我们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300570)/长芯博创/德科立,同时建议关注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如液冷国产算力产业链东阳光(600673),以及具备出海逻辑的厂商如英维克(002837)等。
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300620)、光迅科技(002281)、德科立、联特科技(301205)、华工科技(000988)、源杰科技、剑桥科技(603083)、铭普光磁(002902)。铜链接:沃尔核材(002130)、精达股份(600577)。算力设备:中兴通讯(000063)、紫光股份(000938)、锐捷网络(301165)、盛科通信、菲菱科思(301191)、工业富联(601138)、沪电股份(002463)、寒武纪、海光信息。
液冷:英维克、东阳光、申菱环境(301018)、高澜股份(300499)。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002881)、广和通(300638)、移远通信(603236)。卫星通信:中国卫通(601698)、中国卫星(600118)、震有科技、海格通信(002465)。
IDC:润泽科技(300442)、光环新网(300383)、奥飞数据(300738)、科华数据(002335)、润建股份(002929)。
母线:威腾电气等。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601728)、中国移动(600941)、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603496)、中新赛克(002912)。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