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通信行业周报:AI网络-聚焦Scale up中光的新增量
2025年8月31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通信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AI网络-聚焦Scale up中光的新增量。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英伟达最新财报再次强化全球AI算力扩张预期,带动上游光模块、光连接相关产业链估值提升。国内市场演绎路径正从"业绩兑现"向"预期放大"过渡,形成二次行情。Scaleup趋势下,光通信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技术迭代与需求升级共同推动行业迈向新阶段。 【英伟达财报强化AI预期,光模块板块受益】 英伟达财报再次强化AI扩张预期,英伟达(Nvidia)8月28日公布FY26Q2财报,营收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6%,高于原指引450亿美元。FY26Q3营收指引为540亿美元(±2%),消除H20影响后,收入重回高增。
数据中心收入稳健增长。数据中心业务收入411亿美元,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56%,收入占比超过八成。受益于Blackwell架构产品放量,其中Blackwell数据中心收入环比上涨17%,尤其是在推理和训练性能需求爆发之际,Blackwell正成为全球AI平台核心。GB300芯片已经开始批量交付,7月底和8月初全面投产,预计第三季度产量将进一步加速。
网络重要性凸显,光互联有望成为支撑scaleup的关键技术。数据中心计算营收338亿美元,同比增长50%,环比下滑1%,网络营收73亿美元,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46%,大超市场预期,Q2网络增速明显快于计算,主要由于NVL72中scaleup的switchtray起量,而其快速增长也证明网络重要性正在高性能需求中逐步凸显。我们认为,一方面AI集群日趋模块化、分布式,GPU之间的互联延迟成为性能提升的瓶颈,高性能网络成为重要优化变量。另一方面,未来在更高性能集群需求下,为了避免GPU闲置等待通信的空转时间,客户可能需要同步部署相匹配的交换机组网方案,网络是AI系统性能释放的前提。在此背景下光互联作为能够突破带宽、能耗等物理瓶颈的方案,未来将成为网络中支撑scaleup架构的关键技术。
【中国海外算力产业链从"业绩兑现"到"预期放大"】
中国海外算力产业链正从“业绩兑现”迈向“预期放大”的二次行情阶段。中国公司凭借规模制造能力,满足海外云巨头对高速光模块、交换设备的需求,在更前沿的网络技术(如1.6T/CPO/LPO)、网络架构(Scale-up/Scale-out)中扮演关键角色。
业绩兑现:光模块龙头业绩高增长兑现。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300502)营收同比增长282.64%,净利润同比增355.68%;中际旭创(300308)营收同比增36.95%,净利润同比增76.26%。数据链路层领域,中国的ODM/JDM厂商为全球顶尖的品牌商代工生产高速率数据中心交换机。
预期放大:国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高增。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全球应用于云数据中心市场的以太网光模块销售将持续增长,2030年突破300亿美元,其中应用于AI集群的以太网光模块销售接近200亿美元。中国头部厂商在1.6T光模块的研发和送样测试上已与全球顶尖客户同步,在LPO/CPO等新方案积极布局。
【Scaleup趋势下的光通信新机遇】
Scale-up浪潮下,光通信产业链各环节将呈现梯次受益特征,从光芯片/组件到光纤光缆,再到设备与系统集成,整个产业生态都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光芯片/组件层面率先爆发:光模块从400G到800G再到1.6T的迭代演进速度明显加快,低功耗的LPO/LRO、高集成的CPO也在规模部署。2025年阿里云首次规模部署LPO光模块,带来显著能效收益;腾讯自研CPO交换机上线,以光互联革新算力时代;英伟达也在GTC2025期间发布两款CPO交换机。
光纤光缆结构性机会显现:多模光纤在短距离高密度场景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抗弯曲、超高密度多芯数光缆、MPO/MTP光纤连接器在机架内布线场景的需求也将提升。空芯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颠覆式创新,在智算中心的试点应用加速。微软计划在两年内部署15000公里空芯光纤,国内运营商也在加速验证。
英伟达最新财报再次强化全球AI算力扩张预期,Blackwell架构产品放量及强劲的Q3指引推动上游光模块、光连接产业链估值全面提升。中国海外算力产业链正从“业绩兑现”向“预期放大”过渡,形成二次行情。光通信产业在技术迭代、需求升级及全球AI闭环深化下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300394)+仕佳光子/太辰光(300570)/长芯博创(300548)/德科立/东田微(301183),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002837)、东阳光(600673)等。
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300620)、光迅科技(002281)、德科立、联特科技(301205)、华工科技(000988)、源杰科技、剑桥科技(603083)、铭普光磁(002902)、东田微。铜链接:沃尔核材(002130)、精达股份(600577)。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000938)、锐捷网络(301165)、盛科通信、菲菱科思(301191)、工业富联(601138)、沪电股份(002463)、寒武纪、海光信息。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301018)、高澜股份(300499)。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002881)、广和通(300638)、移远通信(603236)。卫星通信:中国卫通(601698)、中国卫星(600118)、震有科技、海格通信(002465)。
IDC:润泽科技(300442)、光环新网(300383)、奥飞数据(300738)、科华数据(002335)、润建股份(002929)。
母线:威腾电气等。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601728)、中国移动(600941)、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603496)、中新赛克(002912)。
风险提示:
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