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时装周:破题本地时尚生态建设仍是关键

2025-09-06 08:28: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性

  2026年春夏哥本哈根时装周近日举办,本届时装周的亮点,与一场即将到来的重要节点紧密相关——因哥本哈根时装周明年将迎来二十周年庆典,主办方从本届开始便主动跳出丹麦本土的时尚边界,广泛吸纳来自冰岛、芬兰、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时尚创意人才。所以,本届时装周规模有所扩大,共有45个知名品牌与新兴设计师参加,其中既包括Cecilie Bahnsen、Rotate等已具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也涵盖Baum und Pferdgarten、Ranra、Freya Dalsjo、Rave Review等兼具创意与潜力的时尚新生力量;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时装周还见证了部分设计师的回归,如Anne Sofie Madsen等时尚领域的天才设计师。

  全球时尚行业仍处于复苏之中,市场风向瞬息万变。任何时尚品牌的迟疑或固守,都可能被快速迭代的时尚市场抛在身后。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本届哥本哈根时装周的品牌们纷纷创新,以多线并进的姿态在全球时尚版图里“试水”。跳脱时尚设计的同质化、明确价格定位,正成为这些时尚品牌破题的关键,但成熟品牌多向巴黎等市场倾斜,哥本哈根本土规模化发展生态仍待完善。

  为时尚界注入鲜活气息

  早在本季之前,哥本哈根时装周早已成为了特定服装剪裁风格的“代名词”:宽松廓形的oversize西装外套,搭配拖地阔腿裤,一度是固定搭配。但到了本季,这种剪裁风格显然已达饱和。在这样的时尚风格同质化环境中,Anne Sofie Madsen走出了不一样的路。

  时隔八年,Anne Sofie Madsen以“新秀(NewTalent)”的名义重返哥本哈根时装周,但她绝非一位新晋的设计师。Anne最初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曾跟随知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和John Galliano学习设计,随后在2011年创立同名品牌自立门户发展。在成为设计师六年之后,她暂时搁置了自己的品牌转而追求艺术,在斯堪的纳维亚时装设计学院任教。直至两年前,她才决定回归。

  惊喜的是,阔别八年后的Anne Sofie Madsen大胆地把本季时装周当成了时装和艺术的“实验室”,带来了时装与艺术碰撞的火花四溅。她邀请到造型师兼英国高街潮牌Vetements的模特Caroline Clante成为她的“搭档”,两位实力创作者强强联手,以叛逆混搭风为方向呈现了Anne Sofie Madsen 2026春夏系列,重新解读“时尚新风”的真正含义。

  不同于以往,二人本季也转而从看似毫无关联的多元参考维度中汲取灵感,用全新的设计语言重塑服装的定义,为当下的时尚界注入了亟需的鲜活气息。新系列中,羊毛西装经由精心剪裁,巧妙勾勒出礼服般的流畅线条;连帽元素的融入则为西装增添了几分随性,柔化了正式着装的严肃感;就连机车夹克都被改造成紧身胸衣连衣裙,既有机车风的酷感张力,又不失女性服饰的柔美轮廓,两种看似冲突的服装风格碰撞出独特的平衡感。还有与艺术家Esben Weile Kj r合作打造的金色“老鼠包”更像是点睛之笔,打破了奢侈品配饰“精致至上”的惯性,用艺术化的趣味设计让时尚变得更有温度。

  Anne坦言:“我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学校求学时,当地的主流审美始终围绕着干净、极简展开。所有被视作过于女性化、带有公主感或是少女感的风格,都被归为禁忌。”但这些设计不仅是对服装功能与形态的突破,更像是设计师对时尚“边界”的温柔创新,她不被“西装该正式”“背心是内搭”的固有认知所局限,也不刻意追逐潮流热点,而是用服装“混搭”与“解构”,让每件单品都拥有了叙事感。她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的真谛:所谓“新”,从来不是从零开始的创造,而是用全新视角赋予熟悉事物(服装)以时尚新生。

  不断创新并找准市场定位

  由设计师Jeanette Madsen与Thora Valdimarsdottir联合创立的老牌Rotate,同样是时尚创新的亮眼代表。本季,品牌带来了上世纪70年代最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服装的回潮。但复古之中,Rotate并没有走“满屏碎花”和“全身荷叶边”的老路,而是延续了自家注重混搭的穿衣理念,只精选了尤其有1970年代辨识度的元素融入到品牌的设计体系里。

  比如,出门约会穿的飘逸上衣,在领口和袖口处做了扇贝边,前面还缀着一排排小巧的纽扣;衬衫和宽松的连衣裙上的立体府绸雏菊图案,就像鲜花别在衣服上一样鲜活;连衣裙主打米白色、浅粉、淡蓝这些温柔的马卡龙色,面料用的是雪纺和缎面,模特走秀时裙摆飘起灵动的裙脚;还有超显身材的牛仔裤,裤型精准地介于微喇和靴型之间,这些经典又带点创新的款式,既踩准了复古服装的节奏,又不丢掉日常穿衣的实用性——毕竟,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好看”和“好穿”从来都是兼备最好。

  而这种“只抓用户核心需求”的设计思路背后,也隐藏着两位设计师对当下市场的精准判断:在整体时尚行业复苏的时期,消费者已不再为服装“过度设计”买单,反而更偏爱“经典款里略带设计”的服装单品。正是基于对“消费者想要什么衣服”的准确把握,Rotate在市场拓展和定价上也走出了明确的路线——她们不贪多求全,而是聚焦有潜力的区域市场,再用“高性价比”和“精准价格定位”把时尚设计优势转化为消费者能感知到的实际价值。

  这一点,在她们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分享中也得到了印证。她们表示:“我们注意到德国、奥地利、瑞士及意大利市场呈现出尤为强劲的增长动能,中东地区亦展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能在这些区域站稳脚跟,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便是始终维持清晰的价格定位体系。”但Rotate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如她们所言:“与所有时尚企业一样,我们同样被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浪潮裹挟,美国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直接增加了品牌出海的成本与不确定性。再加上全球市场环境中一部分消费者的审慎消费情绪,每一项都在考验时尚品牌的抗风险能力。”

  哥本哈根需构建一套完整体系

  哥本哈根堪称设计师的“孵化摇篮”,但如何留住成长起来的人才,如今却成了它的一大难题。

  在过去的五年里,从哥本哈根走出了不少当下时尚圈中已经极具影响力的品牌:Ganni、Cecilie Bahnsen、Heliot Emil、Saks Potts、(Di)vision等。这些品牌共同为全球时尚圈定义了何为“实用中透着浪漫,低调里藏着自信”的斯堪的纳维亚风。可一旦品牌步入成熟期,它们却总是选择离开哥本哈根,更糟糕的是直接关停或申请破产。像是Ganni近期首次登陆巴黎时装周办活动,给出的理由是需要吸引更广泛的全球关注;而Cecilie Bahnsen虽仍留在哥本哈根时装周,但是却把更多资源投向了巴黎,重点布局了巴黎的媒体宣传与销售渠道;Heliot Emil也是如此,巴黎至今仍是他们开拓全球销售市场的核心阵地。而其他颇具潜力的丹麦品牌命运更显波折,Saks Potts在销量表现亮眼的情况下,以“个人原因”关停,让粉丝倍感意外。这些时尚品牌的离开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哥本哈根是创立时尚品牌的好地方,却似乎不是品牌规模化发展的沃土。

  对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之后第五大时装周”的哥本哈根而言,本土核心品牌的流失,难免让哥本哈根面临如何留住这些时尚品牌继续发展的课题。如果哥本哈根没有足够分量的本土品牌撑场,媒体和高端买手们等国际时尚界资源可能会逐渐向巴黎等成熟时装周倾斜。新兴设计师看到“前辈们”成熟后纷纷去巴黎等地,也会默认哥本哈根只是跳板,难以建立长期扎根的信心。

  对此,哥本哈根时装周首席执行官Cecilie Thorsmark回应表示:“虽然业界称我们为‘第五大时装周’是种认可,但我们更关注协作,而非在时尚领域跟巴黎比规模。能助力Ganni、Cecilie Bahnsen这两个原本在哥本哈根时装周亮相的品牌进军巴黎,我们也很开心。它们在巴黎的成功,恰恰证明了我们这片区域的人才实力与水准。”

  哥本哈根时装周虽以“时尚跳板”为傲,助力新人设计师起步,但是难以支撑品牌本土规模化发展的局限,也让设计师们纷纷呼吁改变。丹麦本土品牌Deadwood的联合创始人Felix von Bahder表示:“我们创立Deadwood时是白手起家,如果哥本哈根时装周真的想支持这种创业模式,就还需构建一套完整体系,比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拓展切实可行的销售渠道,还有提供给大家协作的空间。”

  从拓展北欧创意版图、创下规模纪录,到品牌以设计创新与精准市场策略加快助力行业复苏,2026春夏哥本哈根时装周展现了活力与韧性。未来,如何平衡哥本哈根“时尚跳板”角色与“留才留品牌”的本地生态建设,将是哥本哈根时装周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