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车缺席成都车展,车市规则正在改写

2025-09-08 19:56:13 来源: 新京报

  今年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简称“成都车展”)已正式收官。9月8日,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成都车展累计参与观众达91.02万人次,共产生订单33745台、成交金额57.53亿元。

  无论是从人流量与关注度,还是从订单数量和总金额来看,今年的成都车展都足够热闹。热闹之余,大家也想起那些曾经闪亮、如今消失的身影。今年的成都车展上,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捷豹路虎、捷尼赛思等传统豪华品牌集体缺席,宾利、保时捷、劳斯莱斯、兰博基尼、莲花跑车等超豪华品牌也未现身。

  与这些“缺席者身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车企的密集登场,如比亚迪002594)、奇瑞集团、长安汽车等均“包馆”亮相。这不仅是市场结构的直观写照,更映照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变局。

  过去,传统豪华品牌处于市场金字塔顶端,不仅占据“舞台灯光”,也同样是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即便存在加价提车、选配等现象,这些品牌依旧以“进口情怀”“财富象征符号”等标签赢得市场。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转型,传统豪华品牌的这层光环正在褪去。

  从市场层面来看,上述豪华品牌的缺席是销量下滑与成本考量的双重结果。今年7月,豪华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当月零售份额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展台搭建的成本费用高昂,在销量不佳、竞争激烈的当下,成本投入难以换来对等回报,引流效果减弱,这些品牌的“缺席”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而究其根本,“缺席”现象背后是用户需求的根本性变化,豪华品牌为其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迟缓与傲慢付出了代价——市场竞争力明显衰退。

  曾经的传统豪华品牌代表着最新的动力技术,但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浪潮下,其不再是最新技术的代表,与中国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动辄百亿元的研发投入相比,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产品面临“油改电”的争议与敷衍,电动化专属平台姗姗来迟。其低估了中国市场的转型速度,也同样高估了品牌光环的持久性。无法在车展上拿出“足够新鲜”亮点的它们,最终只能面对落寞缺席的现实。

  此外,传统豪华车与超豪华车的溢价能力被蚕食,中国汽车市场正逐渐走向理性消费。过去,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支付费用,随着社会成熟度提高和消费者认知升级,这种非理性消费正在退潮,“豪华品牌等于高价值”的逻辑开始崩塌,车标的象征意义被取代,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关注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智能化体验、性价比等。

  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迅速崛起,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一方面,中国品牌的产品线更丰富,更能精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高频迭代,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频频取得新突破,建立起显著优势。不仅如此,中国品牌正主动布局豪华与超豪华价格带,使高净值人群的用车选择不再局限于跨国车企。

  可以说,部分豪华品牌和超豪华品牌的缺席成都车展,不仅是一场展会的插曲,更是一次行业格局的真实切片。传统豪华品牌要想重获中国市场青睐,更需拿出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真正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创新竞技场,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才能获得话语权。

  新京报贝壳财经车评员王琳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