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UM-002研究成果惊艳亮相,石远凯教授解读非鳞状NSCLC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策略突破疗效
当地时间9月6~9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举行,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共襄盛会,分享前沿学术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优化路径,携手推动全球肺癌诊疗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免疫治疗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预后实现突破,其联合化疗现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如何能从更多免疫联合治疗策略中进一步提升疗效和生存获益成为研究者不懈探索的方向。本次WCLC中亮相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ASTRUM-002研究成果为免疫联合治疗策略在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提供了更多证据支持,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值此学术盛宴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诚挚邀请ASTRUM-002研究Leading PI、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接受现场访谈,结合研究关键成果,解读创新型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联合治疗模式对驱动基因阴性非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优势和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专家简历
石远凯 教授
肿瘤学博士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中国癌症基金会第八届理事长
雄安新区医学会第一届会长
雄安新区癌症中心主任
《癌症发生与治疗(英文)》/Cancer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创刊主编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访谈视频
石远凯教授现场访谈视频
中国智慧、创新引领,ASTRUM-002研究设计独具诸多亮点
Q1:2025年WCLC中,由您担任Leading PI的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ASTRUM-002)数据重磅亮相。结合治疗现状和研究初心,您认为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领域同类药物研究探索中,ASTRUM-002在研究设计上有何亮点?
石远凯教授:作为我国原研创新型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在晚期肺癌一线治疗领域又一项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ASTRUM-002研究启动之际,我们瞄准临床未满足的需求,着眼解决临床问题,在研究设计上采用了多维度的创新,具有诸多亮点。
首先,免疫联合化疗现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生存仍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既往研究显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存在“协同增效”的抗肿瘤作用,IMpower150研究提示,对比贝伐珠单抗和化疗,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的三联方案具有疗效获益,然而APPLE研究结果则提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未能显著改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PFS。在此背景下,我们牵头开展的ASTRUM-002研究首次前瞻性、创新性地采用了三臂设计,分别评估创新型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以及单纯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图1),期待其研究结果能给中国肿瘤治疗带来更多选择,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图1.ASTRUM-002研究设计
其次,ASTRUM-002研究特别关注了脑转移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临床实践中,非鳞状NSCLC脑转移发生率高于鳞癌,患者面临着严峻生存挑战。因此,我们在研究设计之初就前瞻性地将脑转移作为随机分层因素,并在636例入组人群中纳入了119例脑转移受试者,占比高达18.7%,且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如此大样本量使得ASTRUM-002研究在同类Ⅲ期临床研究中更贴合临床实际情况,并期望通过ASTRUM-002研究回答,对于晚期非鳞状NSCLC伴有脑转移的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能否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突破目前临床治疗困局。
此外,作为研究者,我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ASTRUM-002研究允许安慰剂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交叉接受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兼顾治疗需求的同时,保障了受试者的临床获益。
循证为基、优势凸显,免疫联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NSCLC展现显著疗效
Q2:结合此次WCLC公布的关键成果,您如何解读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在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领域中的优势和价值?您认为ASTRUM-002研究重磅结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选择带来哪些参考?
石远凯教授:此次WCLC中公布的ASTRUM-002研究积极成果为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在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中的治疗优势和应用价值提供更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6月15日,中位随访23.1个月,主要终点方面,对比单纯化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复发风险达45%(HR=0.55,95%CI:0.43-0.69,p<0.0001),达到预设的优效标准。亚组分析结果提示PFS呈一致的获益趋势,尤其是在脑转移亚组中,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中位PFS长达8.1个月,较单纯化疗延长4.0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49%(HR=0.51, 95%CI:0.30-0.87,P=0.0115,图2)。
次要终点方面,对比单纯化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升客观缓解率(ORR)和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有效实现抗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疾病缓解。
与此同时,虽然在总人群中,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并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疗效改善。然而在脑转移亚组中,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观察到了PFS延长趋势。而在PD-L1高表达(TPS≥50%)亚组中,这一“免疫+抗血管生成+化疗”联合治疗模式更是成功挑战当前一线标准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其中位PFS长达27.2个月,较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12.1个月的中位PFS延长超1倍,显著降低疾病复发或进展风险达43%(HR=0.57,95%CI:0.32-0.99,p=0.047,图2),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化疗的联合治疗模式在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优势提供了更高级别循证证据,助力未来临床实践更精准识别优势人群的同时,为广大患者带来更长生存的希望。
图2.ASTRUM-002研究PFS亚组分析
而在“免疫+抗血管生成+化疗”联合治疗模式初见卓越疗效的同时,临床用药安全是医生关注的热点。ASTRUM-002研究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并未升高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总体安全可控(图3),再一次为“免疫+抗血管生成+化疗”联合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支撑。
图3.ASTRUM-002研究安全性分析结果
基于ASTRUM-002研究关键成果,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非鳞状NSCL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此次WCLC中公布的积极结果将优化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特别是对于脑转移这一高风险群体,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显著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一线方案。同时,对于PD-L1高表达(TPS≥50%)这部分免疫治疗优势人群,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化疗有望成为疗效更优的一线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聚焦脑转,可观获益,斯鲁利单抗联合治疗有望破解脑转移患者生存困境
Q3:聚焦脑转移这一既往预后较差的特殊人群,结合ASTRUM-002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您如何评价斯鲁利单抗在该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您对于未来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有何展望?
石远凯教授:脑转移是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治疗中的一大挑战。临床数据显示,相较于鳞癌,非鳞癌发生脑转移的比例更高,这类患者既往预后较差,治疗选择有限,临床需求远未满足。目前,尽管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确立地位,然而脑转移患者因其血脑屏障的存在和免疫微环境的特殊性,疗效仍存在不确定性,亟需更有效的系统性治疗策略。
ASTRUM-002研究特别关注这一预后较差的患者,前瞻性探索了斯鲁利单抗联合治疗模式在脑转移人群中的疗效。从ASTRUM-002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比单纯化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为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获益,以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这一方案的治疗优势和应用价值,并为脑转移一线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在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或将进一步提升疗效,这也为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在非鳞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探索研究提供了更多方向。
未来,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伴脑转移的临床实践中,面对多种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选择,ASTRUM-002研究成果或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证据支撑与参考。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ASTRUM-002研究最终OS数据在国际大会上亮相,进一步明确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特别是合并脑转移患者的长生存获益,巩固一线标准治疗地位。
此外,脑转移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策略。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免疫治疗与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的协同效应,以及新型免疫药物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改善脑部微环境、突破血脑屏障方面的潜力,从而为脑转移患者构建更全面、精准的治疗体系,最终为脑转移患者实现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
结语
ASTRUM-002研究以创新性的三臂设计和前瞻性探索,为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优势提供了高级别循证证据。伴随着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我们期待有更多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尤其是合并脑转移的患者能从斯鲁利单抗联合治疗方案中获益,我们也期待中国学者未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好声音",推动我国肺癌诊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本文由石远凯教授审校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