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合组织能源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5-09-10 06:04:14 来源: 中国改革报

  近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落下帷幕,设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平台(以下简称“能源合作平台”)是本届峰会取得的成果之一。9月2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举行能源合作平台揭牌仪式,标志着这一多边合作机制正式落地运转。

  “依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603357)(以下简称“水电总院”),能源合作平台下设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能源合作中心”),水电总院牵头开展具体工作。”水电总院院长李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双千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能源合作平台的建立恰逢其时。”李昇表示,这既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在能源领域交流合作向高水平迈进、深化双方能源合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上合组织在国际能源格局中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以系统性架构实现平台高效运转。“除设立能源合作中心之外,能源合作平台还搭建起多层级、多领域、多功能的组织构架。”李昇透露,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指导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负责重大事项决策与平台运行指导;成立咨询委员会,汇聚智库、高校等机构的资深专家,提供咨询建议;成立若干专项工作组,推动具体领域务实合作与交流。

  以前瞻性目标引领区域能源合作。李昇表示,能源合作平台预期实现5个目标:一是为落实上合组织框架内能源领域成果提供支持。二是促进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能源领域务实合作。三是推动合作规划及重大能源问题交流研究。四是促进能源领域交流对话。五是提升上合组织国家能源技术和管理水平。

  提及能源合作平台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李昇重点介绍了“双千项目”,即在未来5年,中国同上合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能源合作平台建设将为“双千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李昇表示,下一步,能源合作平台将以能源合作中心为支撑单位,从多方面推动项目合作:建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项目库,并动态更新;加强项目合作信息搜集和需求对接,为相关方提供政策、市场、规划、投资、建设、运维等全方位咨询服务;跟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识别问题风险并提出实施建议。

  “同时,深入挖掘地方政府、企业、智库、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优势资源和企业海外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合作示范项目。”李昇说。

  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上合力量”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区域合作组织之一,上合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国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任务艰巨,能源合作需求迫切。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上合组织绿色能源稳步增长,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区域间可再生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超160个,油气等领域项目超60个,总金额约3800亿元,为促进有关国家发展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可再生能源领跑电力项目合作,项目数量共104个,签约总额接近1950亿元,装机规模超60吉瓦。”李昇表示,光伏和风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数量最多的两类合作项目,项目数量分别为55个和28个,装机规模分别为28吉瓦和14吉瓦,两类项目的签约金额合计达1300亿元。

  “仅是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这一年内的项目合作成果,这些数据已经如此可观。相信随着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的持续深入,未来还会有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合作项目不断涌现,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上合力量’。”李昇说。

  在李昇看来,近年来,随着上合组织的不断扩员和各国能源转型的持续发展,上合组织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且未来合作空间还将不断释放。

  水电总院长期以来承担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相关工作。6月26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开幕式上,水电总院发布由该院编制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再生能源合作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围绕上合组织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成果,以及区域合作机遇与展望进行阐述。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累计装机上,截至2024年底,上合组织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3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1/2。在新增装机上,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为4.2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新增装机的72%。“可以说,上合组织国家占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昇说。

  “未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李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上合组织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像中亚、南亚地区的风能资源表现突出,中亚沙漠带、南亚干旱区的太阳能资源优势显著,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各国都在积极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设立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果全球领先,且项目工程建设能力强、产业链制造链完备,能够与上合组织国家形成能源资源、产业技术、市场空间等方面的多元互补,通过能源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可再生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为绿证应用场景拓展注入动能

  本届上合组织峰会首次实现全绿色用能。李昇介绍,这是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来完成的,这与我国绿证市场越发成熟有关。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记录了1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生产、交易和消费全过程,是连接可再生能源生产与社会绿色消费需求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意义贯穿能源转型、‘双碳’目标实现、产业升级及国际绿色合作等多个维度。”李昇具体分析说,一是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市场化动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二是构建绿色消费的可量化路径,支撑“双碳”目标落地。三是助力企业打造绿色竞争力,赋能产业绿色升级。四是构建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国方案”,助力国际绿色合作。

  “目前,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李昇表示,一是消费主体日益多元化。高耗能产业、外向型企业和大数据中心等已成为购买绿证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证作为建设绿色产业链、践行低碳发展承诺的重要工具。同时,居民自主购买绿证数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用电要求正在由“用好电”向“用绿电”转变。

  二是绿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绿证可用于企业产品和产业链绿色电力消费,践行社会责任。同时,也可助力大型赛事、会议及论坛等活动实现绿色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核算、碳排放核算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三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今年1月~7月,全国交易绿证4.16亿个,同比增长1.3倍。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绿证累计交易9.69亿个,同比增长2.3倍。”李昇说。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