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电力行业周报:新能源就近消纳迎发展新机,重视调节性电源价值
2025年9月14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电力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新能源就近消纳迎发展新机,重视调节性电源价值。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9.8-9.12)上证指数报收3,870.60点,上涨1.52%,沪深300指数报收4,522.00点,上涨1.38%。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报收3077.52点,上涨0.90%,跑输沪深300指数0.49pct,位列30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第19位。个股方面,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上市公司超半数上涨。 本周行业观点:
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新政平衡成本分摊,绿电直连有望迎发展新机。本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政策明确,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对电力系统提供的稳定供应服务,就近消纳项目公平承担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费用:项目实行按容(需)量缴纳输配电费,下网电量不再缴纳系统备用费、输配环节的电量电费;项目使用公共电网时视同工商业用户,暂按下网电量缴纳系统运行费,逐步向按占用容量等方式缴费过渡;暂免缴纳自发自用电量的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未接入公共电网的项目,不缴纳稳定供应保障费用。我们认为,今年“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新能源面临上网电价下行、收益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绿电直连、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就近消纳模式拓展了绿电消费场景,有望兑现绿电环境溢价,但在落地中仍面临合理成本分摊等问题,难以激发市场积极性。此次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机制新政出台,充分考虑了绿电直连等就近消纳项目的发用电特性,一方面,就近消纳项目可通过使用自发新能源电量、合理减少接网容量等方式节约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接网容量越小、需要缴纳的稳定供应保障费用就越少,有利于引导新能源就近消纳合理布局,减轻电网系统调节压力。
储能政策频出,容量补偿机制尚有完善空间,重视调节性电源价值。本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研究提出2025-2027年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2027年底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此外,本周出台《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提出研究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要求综合考虑发电机组类型、出力特性、厂用电率、检修停机等因素,科学评估各类型机组及新型储能的容量系数。我们认为,近期储能支持政策频出,也是当下新能源消纳问题加剧倒逼,一方面新型储能有望通过参与辅助服务和获取容量补偿多元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火电等调节性电源价值兑现。此外,容量补偿机制尚有较大完善空间,未来有望更加合理兑现火电等电源容量支持价值。
AI+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布,重视电力+AI投资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明确了2027、2030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7年,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到2030年,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实施意见》明确了典型场景建设路径,其中,电力领域包括电网与水电各5项,火电与新能源各4项,核电3项,并明确了每项任务的建设路径与目标。
投资建议: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新政有望合理化成本分摊,催化绿电直连项目发展,叠加近期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加快,新能源运营商有望迎来反转,推荐布局低估绿电板块,推荐优先关注低估港股绿电以及风电运营商,建议关注新天绿色能源(H)、龙源电力(001289)、中闽能源(600163)、吉电股份(000875)等。储能政策频出,容量补偿机制尚有完善空间,重视调节性电源价值,建议关注火电板块:华能国际(600011)、华电国际(600027)、宝新能源(000690)、申能股份(600642)、建投能源(000600)、浙能电力(600023);以及火电灵活性改造龙头:青达环保、华光环能(600475)。把握水核防御,建议关注长江电力(600900)、国投电力(600886)、川投能源(600674)、华能水电(600025);核电板块,建议关注中国核电(601985)和中国广核(003816)。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超预期上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绿证交易等政策不及预期。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