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措施与标准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共筑全球种子贸易安全防线
2025年9月10日,由中国种子贸易协会主办的“植物检疫措施与标准研讨会”在北京阳光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国际种子联盟、亚太种子协会、作物科学亚洲协会、国际谷物贸易联盟等国际组织,泰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巴西等国农业部门和驻华使馆,海关总署、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北京海关等国内政府部门,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中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蔬菜种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科研单位,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美国种子贸易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种子企业的近百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植物检疫领域的政策解读、实践经验与未来合作等内容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推动全球种子贸易安全与高效发展的路径。
当前,国际种业合作日益紧密,种子跨境流动频繁,植物检疫作为防范有害生物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其战略地位愈发突出。基于此背景,本次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技术探讨,旨在搭建政府、行业、科研与企业间的多边对话平台,助力构建更加科学、统一、高效的全球植物检疫体系。会议由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秘书长田伟红和国际种子联盟植物检疫事务经理 Rosineide Souza Richards共同主持。
开场环节迎来多位重要嘉宾致辞。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理事长应敏杰首先对参会者表示欢迎,他强调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推动国际间深度合作。亚太种子协会秘书长Francine Anne Sayoc、国际种子联盟主席Arthur Santosh Attavar随后分别发言,他们肯定了中国在亚太和全球种业及种子贸易与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并从区域协同与全球治理视角,阐述了植物检疫标准统一与技术共享的重要性,为会议奠定了务实合作的基调。
在专题报告环节,报告专家从国内政策解读到国际实践,再到全球展望,呈现了一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知识盛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心处长朱景全深入解读了中国进口种子的风险评估流程与检疫许可管理,系统阐述了我国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方面的科学实践。泰国农业部植物保护研究与发展办公室农业研究专家Sukhontip Sombat、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Karel van Bommel、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植物检疫委员会主席Polyxeni Michael Filios等分别代表各自国家分享了各具特色的植物检疫实践模式,为参会者提供多元化的参考。国际种子联盟植物检疫事务经理Rosineide Souza Richards、亚太种子协会秘书长Francine Anne Sayoc、谷物与饲料贸易协会首席代表丁亚军等国际组织专家从全球视野出发,描绘了国际植物检疫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丰富了会议讨论的维度。
在随后的互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推进植物检疫检测技术与方法”、“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应用”、“2026年及未来合作机遇”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方就ToBRFV、Lso等重点关注的检疫性病害的检测标准、数据互认、信息共享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后续开展跨国联合研究、推动检测方法标准化、推动电子植物检疫证书等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议最后,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国际种子联盟、亚太种子协会代表共同发表闭幕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予以总结。各方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加深了各方对全球植物检疫现状与挑战的理解,更搭建了一个开放、务实的国际合作平台。未来,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将继续携手国际伙伴,推动植物检疫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政策协同,为全球种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促进种子贸易与流通贡献智慧与力量。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