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稀土出口量下降但金额增超50%,盛和资源加价23%抢购海外稀土矿,国内行业整合提速
华夏时报记者 李凯旋 北京报道
9月11日,海关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中国稀土(000831)出口量环比下降3.4%,但出口金额却从7月份的3640万美元增长至5500万美元,环比增幅达到51%,呈现“量减价增”的态势。可以看出,稀土已然成了抢手资产。
供应端管控的持续升级让稀土价值更上一层楼。同时,相关企业在此轮周期中也明显受益。《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我国稀土行业收并购提速。其中,盛和资源(600392)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392.SH)(下称:盛和资源)为了能够顺利收购海外匹克公司,上调了收购价格,而广晟有色(600259)金属股份有限公司(600259.SH)(下称:广晟有色)则是并入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831.SZ)(下称:中国稀土),实现整合。
9月15日,上海钢联(300226)稀贵金属资讯部稀土分析师李聪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出口配额收紧、中重稀土定向管制的限制,以及国外稀土资源的稀缺,导致“量减价增”。
上调收购价格
9月5日,盛和资源发布了关于调整收购匹克公司股权交易价格的公告。据悉,此次收购的主要实施主体是盛和资源(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称:盛和新加坡),该公司为盛和资源的全资子公司。公告显示,盛和新加坡与匹克公司经充分友好协商,同意将匹克公司100%股权的作价由此前的约7.43亿元调整为约9.17亿元,上调幅度约23%。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中旬,盛和资源审议通过了对匹克公司股权的收购案。关于此次上调收购价格,盛和资源方面表示,自相关协议签订以来,国内外稀土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稀土产品的市场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上涨,此次上调价格也是盛和新加坡和匹克公司基于此背景作出的协商。
值得关注的是,价格上调之后,匹克公司的估值已经逼近协议公布的估值最高点。盛和资源在公告中提到,此次调整收购价格有利于加快推进收购匹克公司股权的实施进展,调整后的价格仍处于公司可承受范围内且具有商业合理性,投资风险可控,且除收购价款相关内容发生变动之外,其余主要核心条款均与之前保持一致。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匹克公司是一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总部位于珀斯,主要经营坦桑尼亚的Ngualla稀土矿项目,持有其84%的权益。Ngualla稀土矿项目拥有稀土储量1850万吨,稀土氧化物中镨钕氧化物占比约21.26%。
民生证券发布的公司动态报告显示,根据匹克公司2024年11月份展示的材料,Ngualla稀土矿项目是世界规模最大、品位最高、成本最低的稀土矿床之一。该项目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完成最后投资决策,在2026年四季度实现竣工,2027年一季度实现首批精矿产出并于当年二季度爬坡提产。同时,若以今年10月份左右完成收购的时间作为最终投资决策时间,则Ngualla稀土矿项目对应的投产时间或在2027年三季度左右。
关于收购一事,《华夏时报》记者先电话联系盛和资源进行采访,在说明采访相关问题后按照对方要求再次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50.09%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收购匹克公司对于盛和资源而言是“迫在眉睫”。今年4月份,网络上涌现了大量“美国稀土生产商MP公司宣布因关税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相关报道。据悉,盛和资源的控股子公司盛和资源(新加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MP公司在中国的独家经销商。2024年1月份,双方续签了新的包销协议,协议期限为2年,到期后可延长1年,包销产品除了稀土精矿之外还有其他稀土产品。
因加征关税,MP公司暂时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盛和资源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构建了多元化的稀土原料供应渠道,四川矿、独居石以及其他国家进口矿可以作为替代供应,MP公司暂停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盛和资源目前拥有稀土矿和锆钛两大主业。其中,稀土业务已经形成了从选矿、冶炼分离到深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国内国外的双重布局。盛和资源的主要原材料是稀土精矿和海滨矿砂,主要产品则是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等。因此,稳定的原料供应对于盛和资源而言非常重要。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稀土价格上涨,盛和资源的业绩可谓是一片红火。数据显示,上半年,盛和资源的营业收入为61.79亿元,同比增长1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7亿元,同比增长650.09%。
净利润大增的盛和资源钱包也十分充裕,今年上半年,盛和资源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8764.13万元(含税),约为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3.25%。
稀土行业整合加速
650.09%的增幅的确让投资者眼前一亮,但这并非稀土行业的“天花板”。今年上半年,北方稀土(600111)的营业收入为188.66亿元,同比增长4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1亿元,同比增长1951.52%。
中国稀土的业绩增幅同样较大,其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8.75亿元,同比增长6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亿元,同比增长166.16%。中国稀土方面提到,报告期内,稀土市场行情整体上涨,公司强化市场研判,有效把握稀土产品价格回升契机,调整营销策略,实现销售同比增长。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稀土整合正在提速。8月底,广晟有色的股东广东稀土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了《无偿划转协议》,拟将其持有的18.45%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划转结束后,中国稀土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也由中国稀土1家增加至2家,即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此前,中国稀土集团便提出,加快稀土资源整合、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链延伸发展,推动资源开发绿色高效利用等。
盛和资源方面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受产业链相关环节供需格局及预期演变等多重因素影响,稀土产品价格及重稀土分离环节加工费呈现上涨态势。后续,供需仍将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从中长期视角看,伴随着政策对于国内行业供给侧秩序的持续规范及下游行业需求空间的逐步打开,预计行业将维持相对较高的景气度,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将趋于新的均衡水平。”盛和资源方面如此预测后续市场走势。
9月15日,上海钢联稀贵金属资讯部稀土分析师李聪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8月份,我国稀土出口呈现“量减价增”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今年4月份起实施的中重稀土管制政策。我国出口配额收紧、中重稀土定向管制的限制,以及国外稀土资源的稀缺,导致“量减价增”。
“目前,部分稀土分离企业由于指标的缘故可能面临减停产的情况,下游需求在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预计稀土主流产品下半年呈现稳中偏强的走势。”李聪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