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亿美金赛道的破局之道!2025 GLP-1 工坊解锁多肽药物开发 “黄金密码”
当体重管理成为全球热潮,当 GLP-1 药物以年均 45% 的增速刷新全球医药市场纪录 —— GLP-1 类药物凭借其卓越的 “降糖 + 减重” 双重功效,成为了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的明星。
近日,由泰格医药(300347)主办的“2025 GLP-1 多肽药物开发深度工坊”主题沙龙,于上海张江药谷成功举办。从市场趋势到技术突破,从合规出海到工艺落地,每一个议题都直击 GLP-1 开发的核心要点,共同解锁 GLP-1 药物开发的未来密码。
医药魔方高级研究员袁硕娜为我们带来《全球肥胖领域 GLP-1 赛道分析报告》主题分享。她表示,当下,全球肥胖问题日益严峻,肥胖人口数量持续攀升,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负担。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 GLP-1 全球市场规模已达约 528.3 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占据了近九成市场份额。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体重管理需求的增长,预计到 2030 年,全球 GLP-1RA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而我国肥胖人口基数庞大,市场潜力更是不可估量。国内企业陆续参与到肥胖相关的全球合作,主要围绕基于 GLP-1R 的多靶点长效制剂、口服小分子进行布局,解决注射给药的不便,提高患者依从性。
回顾 GLP-1 药物的发展历程,从人源化 GLP-1 类似物,到小分子 GLP-1R 激动剂的成功开发,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努力。泰格医药科学事务部总监沈敏分享《从Incretin到Twincretin:新生代减重药物临床开发复盘及展望》,深入剖析了 GLP-1 的开发策略。
报告中系统讲解了替尔泊肽、玛仕度肽、奥格列龙等新生代减重药物的临床开发路径,重点阐述了其在核心技术维度的迭代升级,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层解析,如:实现更长周期的给药间隔,探索更便捷的给药方式,精准优化激动剂特性与药物靶点选择,扩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糖尿病肾病(DKD)等适应症。在减重药物的临床研究设计中,III 期确证性研究作为验证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需严格遵循监管部门的技术要求,综合考量治疗周期、主要终点考察时间、剂量组数量及随机比与样本量,为药物上市提供关键支撑。
生物分析贯穿于 GLP-1 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方达中国区大分子生物分析执行总监徐焘分享《GLP-1 多肽类减肥药物的生物分析策略》,为优化 GLP-1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临床疗效,行业常采用多种分子修饰策略,包括氨基酸替换、引入脂肪链与白蛋白等大分子融合或与PEG共价结合、皮下缓释等方式。
在分析方法上,采用了诸如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LC-MS/MS)等先进技术,能够准确测定生物样品中 GLP-1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为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可靠数据。在免疫原性评估维度,监管部门明确推荐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的分层检测法;实践中,常以目标药物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的桥连分子,在 Meso Scale Discovery(MSD)平台上构建桥连免疫分析(Bridging Assay)进行抗药抗体(ADA)检测。在分析过程中还需重点应对药品耐受性验证及药物标记效率控制等挑战,以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随着国内 GLP-1 药物研发的火热进行,众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然而,海外市场法规严格、准入门槛高,合规注册成为出海的关键。泰格医药注册部高级总监胡晓平分享《GLP-1 出海合规快车道》,聚焦于注册和出海方向。
出海的战略定位与考量需兼顾目标市场选择、适应症选择、产品策略、出海模式以及注册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决策。药企需深入解析中国 NMPA、美国 FDA、欧盟 EMA、日本 PMDA 等机构的注册分类、审批流程及申报资料要求差异,与监管方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注册策略契合监管导向。合规性方面提早关注GMP和GLP的符合性,满足当地监管的要求。药学方面的质量标准、分析方法、辅料包材等符合相应国家药典要求;非临床阶段需按 ICH M3 及目标市场指导原则,开展安全药理、重复给药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研究;临床方面在ICH框架下兼顾目标市场关于减重、糖尿病适应症的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包括安全性暴露、有效性终点以及针对特殊人群安全性暴露要求;临床药理环节结合 GLP-1 药物特性开展个性化评估,在早期阶段与监管沟通制定适配的临床开发策略。
随后,泰格康利华高级GMP咨询师连中强分享《生物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强调了在 GLP-1 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核心要点。在工艺验证方面,第一阶段工艺设计,通过建立和获取工艺知识与理解,建立工艺控制策略,确保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第二阶段工艺性能确认,对生产过程进行较高的取样和额外检测水平,以及更仔细的工艺性能详查,保证工艺性能可靠;第三阶段持续工艺确认,通过对生产过程的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构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技术转移需关注多方面要点。在合作方层面,应评估CDMO的能力与履约情况,包括其历史委托项目、规模、财务状况、设备与产能、相似项目经验、技术能力及法规遵循情况。法律方面,合同和协议是合作基础,应尽早签订质量协议。文化差异上,要管控跨地区国家的文化区别,融合不同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做好调整与沟通。团队架构上,明确技术转移成功的标准,规范管理技术转移流程,确保转出方与接收方的有效协作。
在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 GLP-1 减重降糖药的研发进展、商业前景以及该类药物的国际化发展展开了热烈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全球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GLP-1 药物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需通过创新研发、成本优化和精准营销等手段,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嘉宾们还建议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国际化布局步伐。
本次 GLP-1 工坊的讨论落幕,其新药开发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GLP-1 药物也远不止于此,目前,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疾病等更多代谢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正持续推进,其治疗潜力仍在不断被挖掘。而我们也将始终紧跟行业前沿动态,持续聚焦 GLP-1 药物研发的技术突破、临床进展与应用拓展,为您带来更多 GLP-1 开发的前沿洞察。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