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位居世界第一

来源: 长江商报

  9月22日下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潘功胜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潘功胜表示,过去五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很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长期坚持。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谋划“十五五”金融事业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发布会上表示,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6席。

  李云泽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大型机构主力军和压舱石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小机构服务当地、特色发展取得实效。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间”。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介绍,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证监会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相继发布实施,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202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吴清介绍说,纵深推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交所建设,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发展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同时还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十四五”时期,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吴清说,证监会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近两年外汇储备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会上表示,外汇储备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跨境收支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涉外经济的活跃度。朱鹤新表示,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涉外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对外经贸呈现多元化格局、韧性增强。2024年,我国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年均增长速度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个百分点。“2025年前8个月,我国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0%,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他说。

  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市场功能更加完备,市场深度拓展。朱鹤新介绍,2024年,外汇市场交易量为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37%。截至今年6月末,已经有703家银行和115家非银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有足够容量承接各类交易,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在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成功应对多轮次、高强度外部冲击。”朱鹤新表示,“十四五”以来破获外汇案件超6100件,有力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活动。

  提升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外汇领域工作的重点之一。朱鹤新对此总结了3个“进一步提升”:贸易外汇收支效率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银行外汇展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外汇营商环境,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朱鹤新说。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