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小金属行业点评:地缘对抗反复,战略小金属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5年10月13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小金属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地缘对抗反复,战略小金属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稀土事件线: 4月4日:商务部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6月起:磁材产品恢复正常出口。

10月2日:巴基斯坦向美国战略金属公司(USSM)交付了第一批富集稀土元素和关键矿物。

10月9日:商务部公布两项针对稀土相关【技术】及【境外特定出口经营者】的出口管制决定。(

(1)稀土生产全流程技术禁止出口。

(2)境外经营者使用中国中重稀土技术及原料生产的产品出口到除中国外的地区,需要获得中国颁发的两用出口许可。

(3)用于高性能芯片、潜在军用AI的稀土产品需要逐案审批。

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并同步实施针对“所有关键软件”的出口管制。

小金属何来“战略价值”?2023年以来,针对锗、镓、锑、钨、稀土等中国优势战略小金属陆续采取“供给配额”+(“出口管制”,在在反制美国技术、产品及贸易封锁,并改善金属本身基本面及利润分配,实现矿种稀缺属性及战略价值的重估,表观结果为金属价格抬升+利润留存国内。稀土等小金属的“战略价值”,不仅来自于中国在供应端的市场地位、可作为博弈筹码,还来自于金属本身在AI、军工、半导体等领域不可替代的用途,如钨、锑等用于高性能合金,锗、镓用于高效芯片与光电器件,稀土用于永磁与芯片掺杂剂等核心用途。可以说,缺乏小金属的实物供应,AI、军工、半导体等前端技术实为“空中楼阁”。

权益端,战略小金属投资逻辑有二:(

(1)基本面逻辑:地缘局势紧张带来供给中断及收储需求,金属价格抬升带动企业盈利改善,从EPS维度驱动权益端上行;

(2)估值逻辑:供给管制久期执行,市场预期价格中枢维持高位,进而推升估值中枢。此外,对于战略金属的价值锚定,可考虑资产在海外的重置成本,即资产的“一价定律”。

战略小金属的“类避险”价值有望迎来重估。传统的避险资产是贵金属,主要基于“稀缺”+“信用中性”+“共识”。而小金属亦具备“稀缺”的自然属性以及不可替代战略用途的“共识”,且定价上相对货币中性,因此可视为“类避险”资产。周五外盘大跌的行情下,MPMaterials上涨8.4%,美国锑上涨12%,CriticalMetals涨2%。外盘已经对战略资产价值“用脚投票”。海外标的估值抬升,或将推高国内战略资产的“重置价值”。外盘对内盘的映射下,国内资产有望迎来又一轮拔估值的过程,并且这一次或不局限于稀土单一品种,而是所有国内的战略资产均有偏强表现。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稀土、钨、锑等战略金属标的后市表现。

稀土:中国稀土000831)、北方稀土600111)、包钢股份600010)、金力永磁300748)、盛和资源600392)、广晟有色600259)。

锑:华钰矿业601020)、华锡有色600301)、湖南黄金002155)。

钨:厦门钨业600549)、中钨高新000657)、佳鑫国际、章源钨业002378)、安源煤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供给超预期、需求不及预期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