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幕,以科技之帆领航绿色未来
摘要:首推自然科普路线,开启生态体验新方式。
10月18日,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仪式在大零号湾举办。会上发布了5条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鼓励市民在AI加持下探索科普新玩法。
开场节目《鼓动未来》由鲸鱼人形机器人与知名鼓乐表演团队联袂呈现,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底蕴与人工智能技术,奏响了“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的激昂乐章。随后,裸眼3D动画生动亮相,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吉祥物、江豚“申申”逐浪前行,虚拟与现实无缝衔接,让市民直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谭娟分享了上海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的技术突破:传统人工调查方式已被多源遥感、AI识别、环境DNA(eDNA)等前沿技术取代,使城市“绿色家底”更加清晰、保护更为精准,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方案”。
“苏州河的蝶变”成为另一焦点。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张晓栋介绍了其治理关键:源头依托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人工肾”截污;借助河道传感器网络、AI摄像头及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科技监测与风险预判;469名快递员担任“民间河长”参与守护,并采纳市民建议形成“生态民主”,生动诠释“人民城市”理念,成为科技护航美丽河湖建设的典范。
图为现场的“科学之光”主题摄影展。劳动报记者贡俊祺摄影
为让市民亲身体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成果,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柏国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倪前龙共同发布了5条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鼓励市民在AI加持下探索科普新玩法,让每一次行走成为科技赋能自然保护与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传播大使、著名演员陈龙通过视频发起“绿色未来行动倡议”,呼吁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携手守护上海绿水青山,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头图为启动仪式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摄影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