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散煤治理路径全面升级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苏南

  尽管西北地区在工业小锅炉和建材窑炉散煤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应对产业结构优化不足、清洁能源替代不均衡等挑战。

  ▲图片由AI制作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对工业小锅炉的管控在减少煤炭使用和降低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西北地区的燃煤小锅炉总容量约为0.8万蒸吨,煤炭消耗量约为353万吨。在建材小窑炉方面,近年来,西北五省区的传统建材行业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然而,剩余产能的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尤为突出,亟需进行升级改造。

  业界专家认为,尽管西北地区在工业小锅炉和建材窑炉散煤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应对产业结构优化不足、清洁能源替代不均衡等挑战。

  工业小锅炉:

  关停整合与深度治理双管齐下

  西北地区工业燃煤小锅炉曾因“量大面广”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燃煤工业小锅炉容量和煤耗量较2017年分别下降87%和82%,但西北地区仍占全国小锅炉煤耗量的12.6%,其中甘肃、新疆、陕西煤耗量位列前三。业内专家表示,西北地区燃煤小锅炉主要分布在热力生产和化工行业,且污染物达标率较低,若以关中地区超低排放标准衡量,尘、硫、硝排放达标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针对现状,专家开出“区域差异化淘汰+末端深度治理”双路径的药方,核心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淘汰层面,可延续区域精准施策思路,陕西等重点区域已划定“禁建区”并加速淘汰小锅炉;其他省份需结合能源禀赋,探索“以大代小”或清洁煤替代。至于能源替代这条“赛道”,同样不能“一刀切”。一位不愿具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陕西和新疆手握天然气这张‘王牌’,替代之路自然顺畅;但甘肃、宁夏等地,必须另辟蹊径,在清洁煤技术上奋力攻关,这既是环保的需要,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在推进燃煤小锅炉治理的进程中,强化存量锅炉末端污控技术升级已成为关键路径。据预测,2024—2035年,在西北地区,末端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将逐步超过关停整合,成为主力军。为此,专家建议,应大力推动存量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并将其与节能降碳目标协同推进。具体而言,可通过引入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在实现超低排放的同时,提升能效、降低单位煤耗。“此外,完善地方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应加快探索将碳排放强度纳入锅炉排放标准中的可行性,为减污降碳协同提供支撑。”上述匿名专家表示。

  建材小窑炉:

  淘汰落后与清洁替代协同推进

  砖瓦、石灰等建材行业是西北散煤治理的另一重点领域。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副会长田延平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经过十年整治,全国砖瓦行业隧道窑比例已经从10%提升至90%,落后产能降至10%以下,散煤量从2.36亿吨减少至3700万吨。“西北地区成效显著,如甘肃烧结砖企业从973家减至218家,新疆从上千家减至300余家,但剩余产能仍存在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分析师周晓竺表示,西北地区并非建筑陶瓷的主要产区,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都相对有限。其他传统建材领域,如砖瓦、石灰等,同样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布比较分散,大多靠近原材料产地或位于物流成本较低的区域,建材行业小窑炉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针对建材行业转型痛点,专家提出“淘汰落后+环保倒逼+固废利用”综合治理方案。首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田延平建议:“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全面淘汰轮窑等落后产能,对于已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一企一策’推动有序退出,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适当补贴加速产能整合。”如陕西咸阳的实践已证明可行性,通过1.856亿元奖补资金,全市76家砖瓦企业中49家转型转产、6家关闭退出,保留企业已全部完成环保升级。

  其次,以环保绩效分级促进行业升级。“西北地区需加强窑炉企业排查,对达标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十五五’将通过‘创A达B’行动推动环保绩效B级以上企业占比显著提升。”周晓竺表示,可探索清洁能源与固废资源化协同。西北地区太阳能、生物质资源丰富,建议优先在厂房屋顶推广分布式光伏,同时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替代原料和燃料,形成“固废处置—散煤替代—产业升级”多赢格局。

  田延平指出,砖瓦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并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所有企业必须达到环保治理标准,小窑炉治理将从“淘汰落后”转向“清洁替代”,为2030年后砖瓦行业的减煤降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推动减污降碳水平显著提升,确保建材行业小窑炉散烧煤问题到2030年基本得到解决。

  加快地方锅炉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

  从西北地区燃煤小锅炉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来看,燃煤小锅炉关停整合带来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效益仍然显著。预计在2024至2035年间,西北地区燃煤小锅炉关停整合将减排颗粒物、SO2、NOx和Hg排放量分别为0.45万—0.50万吨、0.78万—0.87万吨、0.31万—0.35万吨和57.8—64.2千克。燃煤小锅炉通过末端污控技术升级可实现大气污染物深度减排,且未来末端污控技术升级的减排潜力将超过关停整合措施。“为此,建议西北地区在当前以关停整合为主的基础上,加强存量燃煤小锅炉颗粒物、SO2和NOx污染控制技术的升级改造。”周晓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过实施存量燃煤锅炉超低排放要求,驱动锅炉使用企业实施末端污染控制技术升级,将释放更多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

  当前,我国锅炉排放标准体系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迫切需求,这一问题在西北地区尤为突出。

  首先,标准体系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已施行超过十年,其限值要求与技术水平已滞后于当前的环境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在西北地区,仅有陕西和新疆两地制定了地方标准,区域监管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亟待加强。

  其次,标准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我国已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新阶段,但现行标准,特别是针对燃煤锅炉的部分,仅关注传统污染物,完全未涉及二氧化碳排放,无法为锅炉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标准支撑。

  对此,周晓竺建议,西北各地应立即行动,结合区域污染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加速地方锅炉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核心在于,探索将碳排放强度纳入标准体系,通过科学界定不同燃料类型、治理技术和锅炉规模下的碳排放强度与污染物排放限值,为锅炉行业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政策指引。

  文 |本报记者苏南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