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美妆迎来“中场战事”,逻辑正在悄然改变

来源: 观察者网

  伴随着15日晚间李佳琦直播间开播,今年“双十一”的美妆大战早早打响。数据显示,今年直播间首小时加购GMV仍然保持同比增长,首日“超级美妆节”订单量也保持增长态势 。

  在美妆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这样的增长来之不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2.9%,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的增速。《化妆品观察》援引第三方数据称,2024年国内最大电商平台的美妆GMV甚至出现10%的下降。

  李佳琦直播间的“逆势”增长,本质上是国货品牌势能释放的缩影。观察国内美妆市场,外资品牌正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格局变化,而国货品牌市场占有率则保持持续攀升态势——其中不少头部国货品牌最初正是通过李佳琦直播间打开知名度。历经多年,李佳琦直播间通过深度连接国货品牌与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逐渐成为国货风潮的“风眼”与国货美妆的重要推动者。

  国货美妆之风吹到现在,早期依托营销与种草快速成长的模式已进入迭代阶段,比拼品质的下半场即将开启。当头部品牌的业绩开始分化,那些真正将精力投入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优势愈发明显,而中国品牌的出海策略也在显著调整,这或许才是当下最令人欣喜的变化。

  国货美妆,到了扎根的时候

  今年的天猫“双十一”于10月15日20点正式开启,数据显示,当晚4个小时的预售中,国产品牌珀莱雅登顶美妆成交榜首。

  今年(左)与去年天猫“双十一”首日美妆预售榜对比

  这是继去年之后,珀莱雅蝉联天猫“双十一”预售榜首,而且今年上榜的国产品牌无论数量还是排名整体都继续上升。

  国货美妆市场份额的提升,财报数据也早有体现。

  在国产美妆上市公司十强中,有8家都保持营收和利润增长,其中上美股份巨子生物毛戈平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上半年总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7.3%、22.5%和31.3%。

  相比于整体份额提升,国货美妆更大的变化,或许还在于模式愈发由轻到重。

  毛戈平就是最异类、也最典型的代表。与此前人们熟知的电商起家、主打性价比的国货品牌不同,毛戈平从一开始就定位高端,2003年即在上海徐家汇商圈开出线下专柜,与国际大牌同场“打擂台”。2025年上半年,毛戈平线下收入占比为48.6%,而同期珀莱雅的线下收入占比仅为4.61%。

  此外,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也意识到从线上走向线下的巨大机会。

  “过去三年,我们的线下直营店正在快速增长,跟线下的KA渠道也开始有了更密切联系”,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集团公关总监钟巍近期告诉观察者网,“我们发现线下的复购率很高,客单价也很漂亮。”

  线上线下300959)渠道的协同发展成为当下中国美妆市场最显著的趋势之一。线下渠道并非新事物,甚至是过去不少品牌的成功之道。基于线上能力持续深化的同时,重新发现线下的价值,为什么是现在?

  其实仔细观察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渠道之变只是表象,真正的变化还是回归产品和服务。

  相比线下专柜,毛戈平最大的优势其实来自其专业的“柜姐”队伍。毛戈平在超过120个城市中配备了超过2800名专业美妆顾问,是中国所有国货及国际美妆品牌中最大的专柜服务团队之一。

  凭借这种最大化贴近消费者能力,毛戈平的“换头术”名声不胫而走,成为其高端品牌力最好的支撑。

  而对于主打“专业护肤”的薇诺娜来说,线下也是最能体现自己产品性能的方式。除了开设专卖店,薇诺娜把更大的期待投向了药店OTC渠道,借助药店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强化用户认知。

  在今年李佳琦直播间中,贝泰妮新推出的抗衰品牌瑷科缦也有着良好的表现。贝泰妮方面向观察者网透露,去年瑷科缦初入李佳琦直播间时,销售情况就超出预期,导致一度断货,随着今年全新的数字化工厂投产才得以缓解。

  当更多国产品牌不再只依赖营销种草,而是以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来为自己的品牌扎根,国货美妆的崛起才真正有了底气。

  墙外开花,不能只是墙内香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上线的一档文化出海经营实践类综艺《巴黎合伙人》中,李佳琦与多位明星带领包括薇诺娜、自然堂、瑷科缦、双妹等在内的12个国货品牌登陆巴黎,开设了为期16天的“颜YAN LAB”美妆快闪店,聚焦“国货美妆出海”与“东方美学传播”,成为文化出海领域一次颇具创新意义的探索。

  美腕方面的数据显示,像瑷科缦、双妹这样定位较为高端的品牌,在此次“双十一”预售中销量同比增长超100%,韩束、完美日记等销量也同比增长达50%,综艺联动效果明显。

  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前往欧美开店,一向是国产品牌打造高端形象的必选动作,如新能源车等行业近年来赴欧洲大城市核心区开店也蔚然成风,但实际的效果往往还是拉动国内市场,而非真正收获多少海外销量。

  不过对于《巴黎合伙人》来说,如果其意义真的能够超越“墙内香”,无疑才是对国货美妆最大的贡献。

  中国美妆出海,早就不是新事物。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众市场美妆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明显超过国内市场增速。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美妆出海的目的地,主要还是在日本等文化相似国家,以及东南亚等下沉市场庞大的新兴国家。

  凭借国内成熟的电商种草打法,2021年前后,国内品牌曾经在日本社交媒体上掀起过一段时间的“中国妆”热潮,获得了不错的销量表现。但有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美妆品牌在日本仍然限于“新、奇、特”的定位,难以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而同样的打法,在欧美市场更难生效。

  在《巴黎合伙人》节目中,曾任娇兰全球创意总监的Olivier前往门店提供建议时,就尖锐地指出,中式风格在巴黎接受度并不高,认为这些中国产品“过于年轻化”,而法国人更喜欢成熟前卫的风格。

  薇诺娜方面此前也对观察者网坦承,其产品在北美市场基本只能进入华人商超。

  而去年11月,上海家化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证实,佰草集巴黎专卖店已关闭。佰草集早在2008年就入驻法国丝芙兰,2015年在巴黎开设首家海外旗舰店时,曾经是首个在国际核心商圈开设独立门店的中国美妆品牌。但是如今看来,其海外开店的品牌效应或许仍然是面向国内为主。

  但想要真正征服海外市场,中国品牌并非没有机会,只是需要更坚定地去修炼内功。

  《巴黎合伙人》中的一幕就足以带来启发:一位法国顾客原本对于购买犹豫不决,但是当销售人员拿出薇诺娜的“红宝书”时,就立即决定下单。

  所谓“红宝书”,指的是《薇诺娜功效性护肤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精粹》,其以超过300篇的专业文献来论证产品功效,是薇诺娜在品牌营销中的一大特色。

  主打中国特色植物成分的薇诺娜,并非纯粹营销文化概念,而是从一开始就坚持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这样的专业主义也天然有利于西方人接受。

  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国际品牌与中国品牌的交流合作呈现深化态势,从早期互动中的认知差异逐步走向理性互鉴。这一转变的根本动力,在于中国品牌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在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成分研发等领域持续突破,用扎实的科技实力与产品力构建起国际竞争新优势。

  比如,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中国在很多美妆和医美原材料领域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主导力量,如可复美等品牌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凭借产品说话。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美妆品牌出海欧美的另一个障碍,是对西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如果说让中国品牌专门去为欧美开发产品将可能带来高昂成本,那么像李佳琦这样的渠道则显得效率更高。

  在《巴黎合伙人》节目中,娇兰集团的高管表示,“李佳琦曾帮助很多法国的品牌在中国打开销路,让中国消费者更清楚明白地‘剁手’,现在,他又带着国货品牌来到法国巴黎开店,作为一种推广的手段,这很好,因为中国品牌现在也有很多硬科技和成分实力,我们很欢迎这样的品牌互相交流。”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电商主播之一,李佳琦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消费者反馈,在国内市场,很多品牌已经在与李佳琦合作开发产品。美腕方面向观察者网透露,薇诺娜今年推出的311屏障胶原次抛产品,名字都是李佳琦参与起的。

  尽管海外电商和直播环境与国内还有巨大差异,但随着TikTok等产品在海外日益风靡,在众多“李佳琦”这样的助推者和翻译者的努力下,未来有望复制国内直播电商的增长路径。

  除了电商之外,中国线下渠道的出海也带来了新的机会,KKV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以来,KKV线下门店已经进驻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给大量中国消费品牌带来了在当地核心商圈的曝光机会。

  事实上,在中国美妆品牌已经试水海外十余年之后,在《巴黎合伙人》为期16天的快闪中,我们已经逐步窥见品牌和渠道“抱团出海”的全新机会。这一次,美妆出海或许将彻底告别“墙外开花墙内香”。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