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迎来“潮玩”时代
鲁网10月22日讯(记者 王玉龙)当百年工业遗存遇见千年非遗,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悄然开启。
10月20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展示馆正式在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开馆。这座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文化空间,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它的诞生标志着非遗保护传承在齐鲁大地上迈入了全新阶段。
从工业遗存到非遗殿堂
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的前身可追溯至1917年建厂的大英烟公司。这片总占地面积340亩的园区,保留着7处省级重点文物及6公里长的地下通道群,是城市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
随着城市更新战略的推进,奎文区对这一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成功将其打造为集文化创意、餐饮娱乐、婚嫁产业、非遗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聚集区。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落户,为这片古老的工业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展馆以“齐风鲁韵 多彩家园”为主题,分为“百工巧艺、音韵绵长、四时风物、美美与共”四个篇章,并设有研学区、非遗生活美学体验区和文创纪念品售卖区。珍品多多,场景多多,活动多多,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多感官感知非遗魅力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潍坊非遗馆强调沉浸式体验,让观众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全方位感受非遗的精彩与美好。
馆内集中展示了潍坊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不仅呈现作品本身,更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浓郁的民俗场景和鲜活的传承故事。
这一设计理念打破了非遗在人们心中“老旧”的刻板印象,让古老技艺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于当代观众面前。
在开馆当天,还举行了2025年画传承发展大会暨“非遗进街区”活动启动仪式,来自全国18个主要年画产地的文旅部门负责人、年画传承人共同见证了此次活动。
潍坊非遗馆致力于通过专业化运行,长期向社会开放,打造融文化传播、非遗传承、艺术体验、非遗研学、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等多元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
1532,这片古老的工业遗存正让千年非遗以全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已成为年轻人社交集聚地、潮流文化新地标。
潍坊的守护与创新
潍坊作为文化大市、非遗大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17项、省级99项、市级427项。
如此丰富的非遗资源,离不开潍坊市多年如一日对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视与健全。
近年来,潍坊市开展了全市非遗资源田野调查,全面摸清分布情况与保护现状,并分级、分类建立健全了全市非遗档案,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
2024年6月,潍坊还在潍坊职业学院创新打造了非遗版本馆,展出200余件珍品,成为守护中华文明“金种子”的重要载体。
走进1532文化产业园的地道群,百年条石砌成的墙壁上,“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的红色标语依然清晰可见。而如今,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空间里,回荡着音乐会的旋律,陈列着精美的核雕与年画。不同门类的艺术,在此奇妙交融,并产生有趣的化合反应。
从工业遗存到文化新地标,从古老的技艺到现代生活的“潮玩”,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诞生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理念的升级。
它预示着,非遗不再只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融入当代人日常生活的活态文化。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