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高等级奖项技术分享会成功举办
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高等级奖项技术分享会于2025年10月22日在重庆成功举办。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八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年度共授予: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7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1项;科学技术成就奖4人,青年科技奖6人;创新团队奖(零部件)1个。
2025 年度获奖项目围绕行业核心关键技术,在智能网联、动力电池、电动底盘、混合动力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既体现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也标志着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全面重塑的关键时期。面向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科技奖励将引导产业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激励实现更多 “从 0 到 1” 的重大突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攻关与颠覆性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创新应用。
2025年度创新团队奖(零部件)获奖团队为孔辉科技乘用车智能悬架系统创新团队。承袭郭院士“为民族汽车科技腾飞不懈努力”的精神,孔辉科技乘用车智能悬架系统创新团队深耕智能底盘领域,专注智能悬架系统十余载,实现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及双腔空簧首发,成功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闭式系统阀泵、主动稳定杆、电控减振器和线控主动悬架等,打破了国外巨头在高端电控悬架领域的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链在底盘核心系统上实现了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可控”的关键转折,为民族汽车工业在智能化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技术基石,驱动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先生与创新团队奖(零部件)获奖团队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先生与特等奖项目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开国先生与一等奖项目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监事长、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监事长、同济大学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先生与二等奖项目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先生与三等奖项目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委员、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张晓宇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委员、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先生与三等奖项目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葛松林先生、吴志新先生与三等奖项目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龙先生与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合影留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龙先生与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奖者合影留念
会议期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高等级奖项分享活动。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郭川先生、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雷剑梅博士、长城汽车动力领域首席科学家陈晓峰先生、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俊智教授、长安汽车平台及模组开发部副总经理刘斌先生进行分享。高等级奖项分享环节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开国先生主持,李开国先生表示:本次分享集中展现了我国汽车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与突破精神,五个获奖团队围绕智能悬架、智能测试、混合动力与动力系统等前沿方向,分享了从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创新思维、实践经验与宝贵教训,不仅彰显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实力与潜能,更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启示与动能,激励更多汽车人以坚守铸创新、以行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