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银行行业深度报告:零售风险及新规影响有限,兼论信贷去抵押化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5年10月27日,开源证券发布了一篇银行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零售风险及新规影响有限,兼论信贷去抵押化。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2025H1零售不良率及不良生成率指标双高,但风险应仍处可控区间 中报上市银行不良率延续低位改善趋势,但或因信贷规模扩张及不良处置因素使其参考价值弱化。中报上市银行零售风险仍持续反弹,不良率曲线延续陡峭化,在对公不良生成率低位运行同时零售不良生成仍居高位,故当前零售不良拐点尚未呈现。我们认为各类零售产品风险当前仍处可控区间:(1)按揭不良率绝对水平仍低,政策支持下按揭违约概率保持平稳;

(2)个人经营贷含抵押物,该特性下银行处置不良时,不愿以低价转让,更倾向于抵押品变现,故偏长的处置周期造成经营贷不良堆积于表内,但其对风险的反映更加真实;

(3)消费类信贷受金额小、客群分散的特点更易产生逾期,不良绝对水平在零售贷款中最高,其风险处置主要依赖于个贷批量转让,部分银行中报消费类信贷不良率因此边际改善。此外由于整体上零售贷款拨备覆盖率显著低于对公,因此尽管零售风险仍上行,但当前拨备计提对利润表的影响,或弱于此前2018年对公风险暴露时期。

风险新规过渡期末临近,拨备对利润冲击或小于市场预期

风险过渡期将于2025年底结束,市场主要担忧两方面:

(1)已减值贷款需计入不良,认定标准统一后部分银行不良率将抬升,若保持当前拨备水平则需补提;

(2)新资本管理办法与风险新规同步,要求银行逐步将非贷资产拨备计提比例提升至100%,当前股份行金融投资拨备计提比例仍不足。我们认为随着过渡期末的临近政策端影响反而趋弱,一方面部分银行依报表口径完成整改难度较大,或反映报表减值资产口径与监管认定标准存在差异,此外资管新规实施后过渡期曾延长两年,故不排除部分银行寻求延长期限可能。

业务特征及经营目标,推动银行信贷去抵押化

上市银行抵押类贷款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去抵押化特征明显。观察到区域性中小行抵押贷款不良率整体高于信用贷款,或源于客群的逆向选择效应,即中小行对于资质较好的客户,方可发放信用类贷款;对于无法满足信用贷发放资质的客户,则需补充抵押品,该机制下当风险实质发生时,信用资质欠佳的客户最先受到影响,故形成抵押类贷款不良率高于信用类贷款的现象。中小行信贷去抵押化一方面受其业务特征影响,另一方面或源于银行经营目标下的主动选择,即在风险端承压时提升非抵押类贷款占比,选择较低的违约概率,承受较高的违约损失率。该切换过中金融科技赋能风控水平较强的头部城、农商行具有较大优势。

投资建议

(1)部分国有银行客群优势赋予其较高的安全边际,零售风险压力可控同时拨备同比少提,突显其盈利调节能力;

(2)部分股份行安全边际高、零售不良绝对水平低,风险亦有修复迹象;

(3)城、农商行中部分零售客群风险策略具有相对优势,兼顾了风险、盈利经营目标;另一部分在贷款去抵押化过程中,科技优势为其持续赋能,解决非下沉方式拓展新客的痛点。推荐中信银行601998),受益标的农业银行601288)、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北京银行601169)、江苏银行600919)、杭州银行600926)、渝农商行601077)。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房价下降超预期、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外溢。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