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上市企业三季度财报统计: 行业正“洗牌”,这些公司脱颖而出 一些企业已掉队
截止2025年三季度末,中国安防大数据服务平台统计了137家安防及相关领域上市企业的三季度财报,涉及视频感知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光学器件、芯片设计、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其中以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较为集中。
主要类型企业
根据主营业务和技术方向,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视频感知制造类:包括海康威视(002415)、大华股份(002236)、萤石网络、同为股份(002835)等,主要从事监控摄像头、视频处理设备等硬件制造。光学与成像类:如福光股份、力鼎光电(605118)、宇瞳光学(300790)、波长光电(301421)等,专注于光学镜头、成像模组等。
芯片与半导体类:包括紫光国微(002049)、瑞芯微(603893)、思特威、格科微、北京君正(300223)等,主要从事图像传感器、AI芯片、处理器等设计。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与系统集成类:如千方科技(002373)、捷顺科技(002609)、通行宝(301339)、盛视科技(002990)等,聚焦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等系统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类:如深信服(300454)、奇安信、安恒信息、绿盟科技(300369)等,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服务。
其他智能终端与物联网类:如欧菲光(002456)、汉王科技(002362)、锐明技术(002970)等,涉及智能终端、身份识别、车载设备等。
营收及净利润相关情况
在137家企业中,营收同比增长的企业共有75家,占比约54.7%。其中,视频感知制造类和芯片与半导体类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海康威视(+1.18%)、大华股份(+2.06%)虽增速平缓,但体量巨大;萤石网络(+8.33%)、睿创微纳(+29.72%)、奥比中光(+103.5%)等新兴企业增长显著;芯片企业中,瑞芯微(+45.46%)、思特威(+50.14%)、豪威集团(603501)(+15.2%)等也实现双位数增长。此外,部分智能交通和光学企业如力鼎光电(+35.63%)、宇瞳光学(+18.49%)也实现了较好增长。
在137家企业中,三季度实现盈利的企业共有78家,占比约56.9%。其中:视频感知制造类企业如海康威视(93.19亿)、大华股份(35.35亿)盈利规模领先;芯片类企业如紫光国微(12.63亿)、瑞芯微(7.796亿)盈利能力强劲;光学类企业如力鼎光电(2.16亿)、诺瓦星云(301589)(4.453亿)也表现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尽管营收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但通过成本控制或业务结构调整依然实现了盈利。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安防产业链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芯片与半导体企业增长动能强劲,在国产替代、AIoT、智能汽车等需求推动下,图像传感器、AI芯片、处理器等细分领域企业如瑞芯微、思特威、豪威集团等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尽管部分企业受制于行业周期或高昂的研发投入仍处于亏损,但整体趋势向好。
视频感知制造类企业趋于稳定,进入“存量竞争+增量开拓”阶段。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龙头企业增速放缓,但盈利规模依然庞大,仍通过AIoT、云服务、行业解决方案等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这也显示出行业进入成熟期。新兴企业如萤石网络、睿创微纳则在智能家居、红外成像等细分赛道中脱颖而出。
光学器件行业呈现“高端突围、中低端承压”格局。随着自动驾驶、AR/VR、机器视觉等新兴应用兴起,高端光学镜头需求增长,力鼎光电、宇瞳光学等企业受益明显。而中低端消费电子光学企业则面临价格竞争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
系统集成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企业面临挑战,部分企业虽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波动较大,反映出项目交付周期长、回款压力大等行业共性问题。另外,部分企业受宏观经济与政策影响明显,如智慧城市、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企业,受地方政府预算收紧影响,业绩波动较大。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安防行业正从传统的视频监控向“感知+认知+决策”的全栈智能升级。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尽管部分企业面临增长压力,但整体产业链仍在技术驱动下保持活跃。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