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追问轮胎裂纹联手央视“3 15”剧组促锦湖大召回

来源: 中国消费网

  回顾

  2007年,北京消费者黄先生发现其行驶里程才1万公里左右的新车四条轮胎均出现均匀裂纹。4S店最初以“使用不当”为由推卸责任,在车主多次要求送检后,检测流程却陷入长期拖延。

  面对维权困境,黄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求助。经报社与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协调,专家对轮胎裂纹特征进行专业检测后,最终确认:轮胎裂纹非人为因素导致,系质量问题,与车主使用方式无关。

  2007年11月9日,本报以《这四条轮胎裂纹哪儿来的?》为题,报道了北京消费者黄先生新车轮胎出现均匀裂纹的维权事件。在专业检测证实属质量问题后,涉事轮胎生产厂家最终对车主进行了赔偿。

  2008年,浙江杭州多位消费者陆续反映车辆轮胎出现鼓包现象。虽然轮胎厂家驻杭州代表及华东区负责人曾与消费者沟通,但厂方的解释未能获得消费者认可。

  2009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信息管理部披露,该中心2008年共收到495起针对轮胎的投诉,其中锦湖品牌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较为突出。

  同年7月,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车人网、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在零部件生产厂家出现的集中投诉中,汽车用户对锦湖轮胎的投诉比较突出,截至2009年6月底,有关锦湖轮胎的投诉就有上百起;用户反映锦湖轮胎才行驶几百公里、几千公里或购车不到1年就出现“开裂”“鼓包”甚至“爆胎”。

  2010年,锦湖轮胎质量问题持续发酵,消费者投诉量居高不下。面对舆论压力,厂家始终未能正视问题,频繁使用两种说辞推诿责任:一是归咎于用户使用不当,二是以市场占有率第一为由,将问题归因于配套基数大。这种辩解态度进一步激化了消费者不满。

  2010年底,为筹备次年央视“3 15”晚会特别报道,本报与晚会节目组就锦湖轮胎问题展开深度合作。基于本报提供的线索,央视记者暗访组对锦湖轮胎天津工厂进行了秘密取证,为后续曝光调查奠定了基础。

  检测结果出人意料:锦湖轮胎在制造过程中违规添加了超出工艺标准的返炼胶。这一严重违规操作直接导致产品出现大规模鼓包、裂纹等质量问题,为消费者投诉事件提供了确凿的技术依据。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连续刊发了相关报道。

  2011年3月21日,锦湖轮胎正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宣称经调查发现,被报道的工段存在不按照公司的内部标准进行生产的事实,也确认了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经营层和管理监督人员疏于履行职责的事实。声明中,锦湖轮胎承诺将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对锦湖轮胎所有质量问题进行快速处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广大消费者和相关人员致歉。

  影响

  汽车轮胎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操控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作为全球十大轮胎企业之一,锦湖轮胎为包括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标致、长城汽车601633)、通用汽车等众多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是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轮胎品牌。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是其在中国投资的第二家工厂。

  此次事件由于本报在内众多媒体的集中关注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锦湖于2011年4月1日宣布,受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和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委托,锦湖轮胎(中国)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要求,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自2011年4月15日起,召回2008年至2011年生产的共计302673条轮胎。

  同时,锦湖轮胎承诺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1日生产的轮胎进行一次为期半年的免费检测,并表示凡符合厂家免费更换条件的一律予以免费更换。

  前述问题曝光后,锦湖轮胎替换胎市场销售量出现大幅下降,而近1年时间过去后,锦湖的零售市场份额也只恢复到了2010年的一半左右。

  如今,在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举措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市场监管总局也将继续完善召回监管制度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引导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 (本报记者吴博峰整理)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