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周容璇 实习生 黄倩
以激光扫描+AI建模,将工厂建模成本降低50%;像“鹰眼”般识破矿山“偷煤”伎俩,还能识别生产瑕疵;巡检机器人深夜替人检修地铁,螺丝松动识别率超96%……近日,记者走访南京多家企业发现,AI技术正深度融入工业全链条。
11月27日—29日,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南京举办。这场“世界级”舞台,将成为南京AI企业展示实力的重要窗口。
AI重建技术,拓宽“孪生”应用助建数字化工厂
“简单来说,就是将实体工厂映射到电脑端,形成数字工厂底座。在虚拟的数字工厂中可以进行调整与优化,方案成熟后再应用到实体工厂,极大降低试错成本,保障安全、环保、有效生产,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南京强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思数科”),CFO杨一曦介绍,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主要面向流程工业,提供工程数字化类工业软件和数字化服务。
在流程工业领域,数字孪生工厂的深度应用始终被建模精度与成本如何平衡、建模技术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两大难题掣肘。“不少模型仅停留在表面展示,难以满足工厂的深度运维管理和改扩建需求,这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技术在流程行业应用的深度释放。”杨一曦说。
今年,强思数科重磅发布的“流程工业高精度三维智能建模”为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我们的AI智能重建技术采用激光扫描和人工智能生成三维模型的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程师的人工投入进行作业。”杨一曦介绍,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50%的成本,大幅缩短交付时间、降低差错率。
目前,强思数科业务覆盖石油化工、冶金矿山、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在设计、建造、交付、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均有对应的产品。
“例如在设计阶段,我们通过协同设计平台整合设计软件,统一产品交互标准、提升设计效率、缩短项目周期。一路到了运营阶段,数字孪生平台作为智能工厂底座,能够实现资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调度优化等功能,助力构建数字化工厂。”杨一曦告诉记者。
AI赋能视觉,变身“鹰眼”守护工业安全
在外地某矿山园区,个别司机进门前会在车里故意放很多水,出门岗时把水替换成煤堆,以此躲避称重“盘查”。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视科技”)通过AI赋能,让摄像头成为具有“穿透力”的“千里眼”,成功解决了“偷煤”问题。
“我们在门岗处安装有摄像头,通过AI视觉的体积算法计算矿车遗留的重量为多少。一旦达到阈值,会联动车闸报警,从而必须把煤堆卸干净才能出闸,减少了跑冒滴漏的出现,挽回了不少损失。”小视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周吉祥说。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先行者,小视科技相继突破多项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光线条件、严重遮挡场景、高速运动模糊及微小目标识别等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其中多项核心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准。
得益于AI技术的先进,小视科技产品应用在工业安全领域,如同装上一双“察言观色的眼睛”,实时理解人员行为和设备状态,以助力实现企业的安全零事故,相关案例已入选工信部、安监局等国家级典型案例荣誉。
“我们的产品架构核心是AI算法,理念是‘可见即可行’——只要肉眼能看到的场景,都可通过AI算法进行分析。”周吉祥介绍,公司核心产品“灵犀工业视觉大模型”,可以理解为一位AI老师傅,能“看”懂生产现场,更能“理解”和“判断”各种复杂情况。
截至目前,小视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化产值已累计数亿元,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AI+机器人,“三头六臂”应对高强度地铁检修
“这款特种机器人名叫M100巡检机器人,应用在地铁车辆检修上。别看它个头小,在地铁日常检修方面可发挥了大作用。”
在位于雨花台区软件谷的亿嘉和(60366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嘉和”)展厅,公司董秘张晋博指着一台“虎头虎脑”的黄色机器人介绍。
每晚,地铁列车运营结束后需进场检修,过去需依赖大量人员在凌晨时段高强度作业。“我们通过机器人替代这类危险、艰苦的劳动,它能够精准拍照识别螺丝松动和异物附着,整体识别率超过96%,大大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还能进行分级处理。”张晋博介绍。
智能制造,机器人是标配。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亿嘉和新款TR100车辆巡检机器人提升了越障、识别、定位性能,隧道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等也将逐步引入地铁场景。
除了轨交领域的机器人研发,亿嘉和还推出商业清扫机器人、共享充电机器人、高压电带电作业机器人、变电站无人助手等,这些多样化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和设备正在能源、交通、医疗和清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张晋博表示,近年来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亿嘉和高度重视其为机器人产业带来的技术红利,重点推进包括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相关产品研发,未来,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将为企业带来极强的产品竞争力。
AI赋能,以“智”提“质”。目前,南京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已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产业链各领域,集聚了出门问问、硅基智能等人工智能企业和南钢、南瑞、埃斯顿(002747)等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发布了应用于消费、医疗、交通、电力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超90个大模型。
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依托这一重要窗口,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必将乘风而上,为推动产业强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