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 AI 云基础设施十大厂商

来源: IT之家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 智能算力已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随着大模型、Agent 等技术的快速演进, 云厂商如何布局下一代 AI 基础设施, 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市场概览: 爆发式增长下的格局重塑

  当前, 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达 223 亿元, 全年增速预计达 148%。到 2030 年, 整体规模有望突破 1930 亿元。在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中, 基础设施厂商的技术路线选择与战略布局将决定其未来市场地位。

  从竞争格局看,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前五名厂商市场份额总和超过 75%。2025 年上半年, 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 536.7 万亿 Tokens, 较 2024 年全年增长近 400%, 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核心厂商深度解析

  腾讯云智算: 从算力底座到 Agent 引擎的全栈进化

  作为行业领军者, 腾讯云智算在 Gartner“生成式 AI 专用云基础设施新兴市场象限”中获评新兴领导者, 并在未来潜力维度位居亚太厂商首位。其战略重心已从传统算力供给升级为“更贴近 Agent 的 AI 原生云架构”, 构建起覆盖基础设施、智能运行环境与服务能力的完整体系。

  技术突破体现在四个关键维度: 效能优化方面, 建成国内首个支持跨卡型 GPU 调度的 Serverless 平台, 承载 10 万级并发数据任务; 通过内存优化与通信协议升级, 实现模型启动提速 17 倍, 服务扩容时间从 10 分钟压缩至 34 秒。可靠性层面, 自研 AI 服务器与智能巡检系统将千卡集群日均故障率控制在 0.16%, 仅为行业均值的 1/3; 全球 55 个可用区与 3200 多个加速节点实现模型分发时间从 1 小时缩短至 20 分钟。

  生态构建上, 推出全套 Agent Infra 解决方案, 其中 Agent Runtime 集成五大核心组件, 云沙箱启动时间仅需 100 毫秒, 支持数十万实例并发。同步发布的腾讯云 Agent 开发平台 (TCADP), 深度整合 LLM+RAG 增强检索等能力, 大幅降低企业应用开发门槛。

  国产化与普惠性方面, 异构计算平台全面适配燧原科技、摩尔线程等国产芯片, 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提供高性价比算力。Serverless 调度与零代码平台有效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助力中小企业便捷获取 AI 能力。

  天翼云: 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凭借中国电信601728)的网络资源优势, 天翼云在政务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全国布局的“237X”智算云池中, 哈尔滨智算中心规模达 9EFLOPS, 政企客户占比 55%, 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分布式算力网络。

  其信创智算方案实现国产化软硬件适配率超 95%, 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全面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在民生服务领域, 智算能力深度融入政务流程, 将民生诉求平均响应时间缩短 40% 以上, 推动政务服务向主动化、智能化转型。

  中科曙光: 高性能计算的国产标杆

  作为国产超算领军企业, 中科曙光603019)以液冷技术构筑核心优势, 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 PUE 低至 1.04, 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参股海光信息等芯片企业, 完成从核心硬件到软件平台的全产业链布局。

  政府订单占比达 60%, 为科研机构、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提供高性能计算支持。其 AI 训练集群支持数千卡规模互联, 承载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任务,“超算 +AI”融合方案为气象预测、基因测序等科研场景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阿里云: 全栈服务的市场领导者

  以 35.8% 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 AI 云市场首位, 阿里云的市场体量超过火山引擎、华为云与腾讯云之和。飞天智算平台支持单集群 10 万卡算力调度, 配合自研含光芯片, 成功应对双 11 期间万亿级请求洪峰, 推理时延控制在 5ms 以内。

  全球 89 个可用区构建起坚实算力网络, 人工智能平台 PAI 承载超 17 万“通义”大模型衍生版本, 覆盖电商、金融、物流等多元场景。阿里集团 CEO 吴泳铭将“token”类比为未来的“电力”, 宣布未来十年将指数级扩张数据中心, 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火山引擎: 视频与推荐领域的专家

  凭借字节跳动的技术积淀, 火山引擎以 14.8% 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 更在大模型公有云调用量领域以 49.2% 的占比登顶。核心优势集中在视频技术与智能推荐两大领域。

  视频云服务支持 4K 超高清直播、多视角短视频分发等全场景需求, 自研编解码技术降低视频带宽成本 30%。大数据平台 ByteHouse 支持 PB 级数据实时分析, 配合 Serverless 技术实现弹性扩缩容毫秒级响应。技术突破上, 其豆包 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 在 LMArena 竞技场中文生图能力超越谷歌 Gemini 2.5 Flash;DeepSeek-R1 推理模型加速了市场向推理服务的迁移进程。

  百度智能云:AI 技术生态的构建者

  以“云智一体”战略和飞桨生态强化差异化优势, 在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与阿里云并列第一, 市场份额均为 24.6%。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开发者数量超 800 万, 形成国内最活跃的 AI 开发社区。

  聚焦自动驾驶与智能硬件赛道, 服务超 50 家车企, 提供从感知算法到仿真测试的全栈解决方案。在政务与能源领域,2025 年上半年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金额达 5.1 亿元, 展现强劲的行业定制能力。私有化部署市场占据 28% 份额, 成为大型企业 AI 转型的首选伙伴。

  浪潮信息:AI 服务器市场的全球领跑者

  全球 AI 服务器市场占有率高达 47%,2025 年 Q1 营收同比增长 165%, 以绝对优势领跑硬件市场。液冷技术将数据中心 PUE 降至 1.15, 支持千卡集群规模部署, 自研高速互联芯片使集群通信效率提升 4 倍。

  与主流芯片厂商深度合作, 形成兼容 x86 与 ARM 架构的多元产品矩阵。在政府、金融、智能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行业服务器渗透率达 52%。新一代 AI 服务器 NF5488A7 支持 384GB 显存扩展, 可承载万亿参数大模型单机训练。

  华为云: 软硬件协同创新的典范

  依托昇腾 AI 芯片构建异构计算架构, 以 13.1% 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四,2025 年上半年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华为云在算力效能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生产效率达到英伟达 H20 芯片的 3 倍。

  技术体系上, 新一代昇腾 AI 算力 CloudMatrix384 支持最大 384 卡高速总线互联,16 万卡集群通信带宽提升 15 倍。软件层面,EMS 弹性内存存储服务显著降低大模型多轮对话时延,GaussDB 数据库实现每分钟 540 万笔事务处理。模型生态采用闭源与开源并行策略,ModelArts 平台使大模型开发周期由月降至天。

  商汤科技: 算法与算力融合的开拓者

  上海临港600848)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达 1.1EFLOPS, 通过算法与算力深度协同, 使推理服务性价比提升 300%。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模型-行业应用”的闭环体系, 形成独特技术壁垒。

  自研 SenseCore AI 芯片与深度学习框架深度适配, 将视觉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 5 倍以上。聚焦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城市安防三大领域, 工业缺陷检测方案准确率达 99.2%。开放智算平台累计服务超 3000 家企业客户。

  移动云: 云网融合的运营商代表

  依托中国移动600941)的网络覆盖优势, 构建“云网边端”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5G 边缘云节点覆盖全国 31 个省份, 提供毫秒级时延的算力服务, 完美适配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高实时性场景。

  ToB 渠道能力突出, 拥有超 300 个省级政企团队, 深度渗透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行业云解决方案在智慧园区、智慧矿山等场景广泛应用,“5G+AI”智能开采方案将矿井巡检效率提升 80%。专有云方案兼容鲲鹏、海光等国产芯片, 为信创客户提供全栈服务。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AI 云基础设施正朝着高效化、普惠化与专业化方向演进。液冷技术、国产芯片及算力网络建设成为当前技术竞争焦点, 头部厂商通过持续创新与生态构建强化市场地位。

  从竞争格局看, 差异化态势明显: 华为、浪潮信息000977)、中科曙光凭借技术自主性在政府、金融等领域占据主导; 腾讯云、阿里云依托互联网生态优势, 在通用 AI 服务市场表现突出; 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聚焦技术特色, 分别在模型调用与开发者生态领域建立优势; 天翼云、移动云发挥运营商网络特长, 深耕政务与行业市场; 商汤科技以“算法 + 算力”融合模式开辟独特赛道。

  未来, 技术供应商需加速 Data+AI 融合平台落地, 提升计算引擎性能并加强垂直行业适配。随着大模型应用从通用向专用深化,Agent 技术规模化落地, 以及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AI 云基础设施将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各领域, 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常见问题解答

  问: 当前 AI 云基础设施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如何?

  答:2025 年上半年中国 AI 云市场规模达 223 亿元, 预计全年增速 148%,2030 年整体规模将突破 1930 亿元。市场呈现多元增长,2025 年上半年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达 536.7 万亿 Tokens, 较 2024 年全年增长近 400%。行业集中度较高, 前五名厂商市场份额总和超过 75%。

  问: 云厂商如何保障服务可靠性?

  答: 领先厂商通过多重技术手段确保服务稳定性。腾讯云将千卡集群日均故障率控制在 0.16% 以下, 模型分发时间从 1 小时缩短到 20 分钟; 华为云通过超节点集群技术与高速总线互联提升通信效率; 阿里云依托全球 89 个可用区构建分布式容灾体系, 保障业务连续性。

  问: 国产化替代有哪些可行方案?

  答: 多家厂商提供完整的国产化解决方案。腾讯云专有云支持多种国产 GPU; 华为云基于昇腾芯片构建全栈自主架构; 天翼云国产化适配率超 95%; 中科曙光实现芯片到服务器的全链路国产化; 移动云兼容鲲鹏、海光等国产芯片, 提供全栈国产化服务。

  问: 中小企业如何低成本获取 AI 云能力?

  答: 各云厂商均推出普惠方案。腾讯云通过 Serverless 调度与零代码平台降低门槛; 阿里云提供按 Token 计费的弹性算力; 火山引擎将推理成本降至“厘计价”; 天翼云以国资云属性提供低成本公共算力; 百度智能云通过飞桨社区提供免费开发工具与普惠算力支持。

  AI 云基础设施作为智能时代的数字基石, 正深刻改变各行业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从互联网到传统制造业, 从科技创新到民生服务, 其价值正不断凸显。随着技术持续成熟与生态日益完善,AI 云基础设施必将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开启智能化新时代。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